老土夫妻俩看着这长势喜人的茭白,眼角忍不住抽了抽:他们要进去耘茭白,就是把长的杂草拔掉、把黄了的叶子掰掉。 可是这大夏天的,这田本来地势就地,加上茭白长这么高,里面是风吹不到、太阳在头顶高照,地里还有蚂蟥、水蛇。 这日子可想而知。 所以说“粒粒皆辛苦”是最真实的写照。 老土夫妻俩辛苦归辛苦,到了收获的时节,那是天天咧开了嘴笑。 开始的时候小美也没注意这茭白,所以老土老公是摇了船去玉山卖的。 那时刚好是国庆前后,在玉山也能卖掉些。 后来小美知道了,拍大腿说自己疏忽了。 然后王家就全部将茭白吃了下来,也是通过田水官那边收进来的。 小美当然将这些茭白全部运到现代去卖了。 现代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茭白的,但是这么新鲜、甜美的茭白,还是上市就被一抢而空的。 很多老苏城人都说是小时候的味道,洗洗就直接生吃了。 周惠芳和向玲玲商量定价的事,她们参照了在园区很受大家认可的H马超市,那里的有机茭白是六两十六块八,两人觉得我们这卖的就是有机茭白啊,讲点良心,便宜点,那就一斤十五元吧。 所以为什么一抢而空呢,就是这个定价,顾客觉得味道比H马的好,还新鲜,价钱便宜了差不多一半,那肯定来你摊子上买啊。 小美这时有点后悔了,当时就提了一句,渠道边有地的人家,都种茭白,事后没去管这事,结果就老土家、寒泉家、玉娟家种了。 哦,龙根家也种了,不过人家现在不好意思来王家卖了,龙根天天去城里卖呢。 话说回来,这三家的王家都收了,给的钱是每斤一毛二分五,这价钱让田水官都开玩笑对顾长生说,要不我们明年承包点低的田种茭白吧。 可见这季茭白卖下来,这三家赚了不老少了。 老土还不好意思,要把钱和王家对半分,被顾花娥怼回去了。 夫妻俩感动之余,回家商量,说等秋收交了公粮后,把王家要交的税一起交了吧。 是的,此时的农民,承包了土地后,先交平价粮,这就相当于粮食税,每家有定额,价钱很便宜。交粮后还有多余的,也要卖给国家,这叫议价粮,价钱较平价粮要贵不少。 此外还要交一笔钱,属于交给村里和乡里的,称为村提留、乡统筹,村里、乡里也要开门七件事不是? 老土夫妻商量的就是村提留、乡统筹这笔钱,他们想替王家出。 应该说顾花娥没看错人,什么事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不然都想着占对方的便宜,这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会翻的。 王家人,特别是顾花娥,她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然这些地就是她种的。 现在老土家帮忙种了,她是很感激的,所以,割稻、轧蹈这几天,她也下地的。 当然没有整天在地里,而是利用一早一晚,来批发的人没到的时候,来帮帮忙。 即使这样,也让老土夫妇感激不已。 小美其实也想去帮忙的,别的不说,捡稻穗、晒稻、晒谷子,她还是能胜任的,但现在学校因为中考的原因,不再放农忙假了,初二加了一门物理,功课比以前紧了。而且,周日她还要去现代考察,再找周惠芳向玲玲看看生意,小姑娘也很忙的。 其实这秋收,王家还是受到点影响的,比如小双,她就整整一周没有来店里,因为她家地太多了,而且大双的户口没有迁出去,也有地,这些农活小双都参加的。 再比如顾长生夫妇,他们的地是给了俞阿婆家种的,农忙期间,夫妻俩也去帮忙了。 田水官家的地是给了邻居,就是和他家合用客堂那一家,也去帮忙了几天。 好在王奶奶事先考虑到这事了,就让大家排好班,争取两头都不耽误。 好在忙是忙了点,但最后两头都兼顾到了。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97章 咯咯咯、嘎嘎嘎、哼哼哼、哗哗哗 小美看着父母和亲戚忙碌地秋收,很是感慨。 现代那边,已经全部机械化了。 苏城地区土地基本没有了,剩下四个一百万亩。其它种粮大省,土地也是由种粮大户承包,播种、养护、收割都是大型机器,只要驾驶员在上面操作即可。 而老家这里,包产到户后,也有进步,牛是不用了,现在都是拖拉机了。 这些微的进步当然不能和现代比,但不就是这些微的进步,才慢慢成就了现代那个农业现代化吗? 农忙后期,小美也开始忙碌起来。 她让向玲玲夫妇进了不少米,运到老家。 家里放不下,还租了南面云根书记家的房子。 云根现在已经是乡里的副乡长了,全家都搬到了镇里,这老家的房子就租给了小美家。 小美将现代买来的粮食,都放在了云根家里。 这些粮食是准备跟村里人换的,老办法,一斤米换一斤稻谷。 这事从小美家开店就这么做了。 因为粮食是统购统销的,不可以买卖,王家就用现代的米换这里的稻谷。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举报到了乡里,被云根骂了一通,人家这是贴钱给村民,你们还要举报,那行,你家的粮食不要去换。 他强调了那个换字,这是允许的,而且从总量上来说,换回来的米比换出去的多了三成呢。 田泾村本来就有换米的习俗,现在王家主动上门,帮换米,还帮着运到沪市,这样的好事,作为一方父母官,最好这样的善心人士来一打。 其实他不知道王家不是运到沪市的,而是运到了后世。 到底是后世还是平行空间,小美遵照奶奶的吩咐,不问不探究,对得起良心就是。 今年不同往年,是承包的第一年,粮食肯定是丰收的,那王家可换的粮食也会更多。 所以干脆租了房,提前将现代的米运过来。 田泾村的老百姓除了可以稻谷换米,还可以山芋换米、蔬菜换米,古董换米……反正现代需要的都可以换,当然,直接卖也可以。 反正现在倒腾东西很方便,现代有仓库,老家是自己家和云根家。 所以秋收一结束,小美家特别是田水官负责的那家店,那是相当忙碌:本来就是收蟹季节,现在又加上粮食和其它农产品,搞得几人忙的很。 王奶奶一看大家这个样子,这可不能累坏了呀,就又找了两个村民过来帮忙,就是老土老公和俞阿婆的大儿子。 这两人力气大,抗抗搬搬的很是得力。 村民们换了米之后,还是有人约着要去沪市换米,换了当然还要去苏城阊门卖掉。 王奶奶赶快制止人家:“快点别去了,今年国家粮食大丰收,粮食都要放开供应了,人家沪市人有钱,能买到米了。” 又说:“吃不完的可以卖给我们,保证不让大家吃亏,你们不放心的话,可以先去摸摸行情。” 王家这些米可以留着换,还可以运到现代去卖掉,还可以让顾长生拿去养猪、养鸡用。” 是的,王家聘请顾长生,做的就是养殖业。这养殖业可不仅是养螃蟹,还有鸡鸭猪这些。 从国庆开始,这些家禽家畜就在陆陆续续出栏,周惠芳因此还特意注册了商标“苏澄猪”“苏澄鸡”“苏澄羊”“苏澄鸭”“苏澄蟹”,一网打尽,开了专卖店,当然螃蟹本来就有专卖店,就另外几种,又开了专卖店,专门卖小美运过来的这些家禽家畜。 王家养殖可是很舍得花成本的,什么好用什么,什么能让肉质鲜美用什么,所以这些东西一出来,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成为首选家禽家畜,卖的相当好。 当然,价钱也是相当好就是了。 在忙碌的收购过程中,小美提出了一个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同意。 那就是所有来她家收购店里交易的人家,都要和王家签订一份协议,承诺在种植的过程中,不用任何化肥和农药。 是的,这个时候化肥和农药已经有了,但不多。 可是即使不多,村民也尝到了甜头:那一小把化肥,就能顶替一大包鸡屎了,不臭不说,一撒就完事,多简单;农药也是如此,青菜卖出去之前两天,打一批农药,菜叶子一个虫咬的洞都没有,卖相好,能卖好价钱,没打农药的,菜叶上都是被虫子咬的洞,有时候还会有虫子在上面爬,买菜的一看虫子,都是吓得扔下菜就走。 所以,不能全部怪农民啊,你买的人呢也有问题。 王家才不管这些,要求坚决用农家肥,村里田间地头有很多本来用于沤肥的泥潭,现在用起来,积肥去。 自己家里的鸡啊猪啊,产生的排泄物,给我沤肥去,实在不够的,可以找顾长生,他那边养猪场养鸡场,肥多的是,只要签了合同的,免费拉。 至于农药问题,肯定坚决不许,这是害子孙后代的。 小美打印了很多后代种菜达人归纳的灭虫法子、积肥的法子,编了厚厚的册子,每家两本。这些法子不说完全杜绝虫子吧,但也七七八八了。而且王家承诺,被虫子咬的蔬菜,他们收的。 不肯签合同的,从今往后,王家就不再收你家的东西了。 这损失可大了,因为除了蔬菜之外,王家其实什么都收的,包括家里的鸡啊、蛋啊、猪啊,这些不像前几年,象鸡的话,每家只能养五只,现在是你要养多少只都可以。 这鸡屁股银行,还是挺吸引人的。 如果因为这不签合同就被王家拒收,那损失可大了去了,所以除了个别不撞南山不回头的之外,大家几乎都签了。 家里有地在渠道边上的,还特特找到老土家,要求他男人牵头,和王家签订一份明年种茭白的合同。 老土家茭白收完后,将那块地翻好后,还没有来得及种,就开始秋收大忙了,现在经人提醒,才想到这地还空着呢。 这水八仙都是春季种的,现在已经是秋季了,也不知能种什么。 老土跑去问顾花娥,顾花娥当然要问女儿。 小美想了半天:“种苏城青最保险,但要开深沟,地要尽量起高一点,不能有水,否则菜要烂根死。” 说着对顾花娥说道:“我前一阵子不是叫你播了很多红菜苔吗?你让老土婶婶移植点过去,这红菜苔原产地和我们这里是同一个纬度,估计能长。” 这菜下雪天也能长,所以小美不担心没收获:“这菜很吃肥的,你跟婶婶讲清楚。今年种的好的话,明年我买点种子回来,让她们自己播。”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98章 又到一年分红时 忙忙碌碌的日子很快,小美放寒假了,带回了三好生的奖状。 小美还没放寒假呢,现代那边已经要过春节了。 向玲玲夫妇车子早就买了,现在都是回老家通州过春节的。 她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男女双全,王春生的爸妈现在都在苏城生活了,婆婆在家带孩子,家务有人来做的,公公在自家厂里上班。 小美还在期末复习呢,向玲玲就跟她说,是不是要找个时间分红。 其实她和向玲玲的合作,基本就是进一批货就结算的,只是这赚了的钱,两家还要五五分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