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答应后,找了个周末,和向玲玲夫妇分红。 会计是专业的,毕竟这一块还是量比较大的,不是专业的,双方担心万一有什么,到时候闹得大家都不开心,这就伤感情了。 其实账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除了向玲玲这边帮小美操持运到老家去的东西外,现在,向玲玲也问小美拿了老家的土特产在卖。那些蔬菜、粗粮什么的,在向玲玲的摊子上不要卖的太好哦。 因为每年都是这样操作的,所以这分红还是比较容易的,小美看手机上显示钱到账就笑着对向玲玲说:“这些钱,明年三个月都要出我的口袋的。” 是啊,她每次进货,都是从卡上划出去,今天真就是看钱进账仅仅是让自己高兴。 向玲玲笑道:“我和你不一样啊,我是准备再买套房子的,年前已经看了一阵了,年后就去买。两个孩子,怎么的也要有两套房子啊。” 她们婚后不久就买了一套,那时候还贷款很辛苦,很拮据,现在好很多,跟着小美干真是最对的选择了。 小美听到后,转了一万块钱给向玲玲:“向姐姐,你家是该买个大点的房子了,一家四口住有点挤了,而且公婆还只能住厂里,以后买个大点的,就可以生活在一起了。” 向玲玲把钱又还给小美:“做啥给我钱,我有呢。”说完低声道:“我是最好他们不要和我住一起,管头管脚的。”说完呵呵地笑。 小美是不懂向玲玲的想法的了,不过她也知道,现代人才不愿意和老人住一起呢。 来带孩子做家务,行;但住一起,不行。 怪事! 向玲玲笑道:“其实我没有跟你说,我们已经换过房子了,大平层,面积大了,地段好了,还是很好的学区房。现在租掉了。 年后准备把现在住的卖掉,这样钱充裕点,再买套叠加别墅试试,有钱了,还是买房子比较放心。” 又说:“你过了年要十六岁了吧?要不要也买个房子?” 小美笑着摇头:“我家在非洲买了矿呢。” 向玲玲一直说小美家在非洲做生意,小美干脆将老家代入了非洲,所以才这样跟向玲玲开玩笑。 果然向玲玲当真了,前后左右看看,赶快转移了话题。 小美将两个红包给了向玲玲,是给俩孩子的新年祝福,两人商量了年后开工的一些事宜,就各回各家了。 小美又来到了周惠芳店里。 周惠芳这几年赚的盆满钵满,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的,一看就是不差钱富婆的样子。 她现在不亲自去店里了,那么多店,她也不可能亲力亲为。 所以成立了一家公司,还租了办公楼,平时就在办公室里呆着,偶尔去巡店。 她家老公也不在村里干了,和她一起管理这些店铺。 当初第一批跟着她干的人,现在已经都是各个店的负责人了。 她也有专门的财务,这边的帐也确实需要专业的人员,因为小美运过来的东西还是比较杂的。 两人还是老办法,纯收入都是平分的。 小美一直有点不好意思,想少拿点,但周惠芳说,没有你,哪来那么多店?哪来那么暴利的收入? 你是源头啊,没有源头,我周惠芳再怎么能折腾,也就是一个卖盒饭的。 周惠芳倒是挺想公司买点房子的,开店也好、办公用房也好,总好过去租人家的。 但小美不愿意,这里又不是她的家,说不定是平行世界呢,买房,那不是花冤枉钱吗? 所以小美建议周阿姨,你可以自己买写字楼、店铺,我们公司问你租啊。 周惠芳还真留心了,这几年买了几个店铺,作为“苏澄X”的专卖店。 小美觉得这样挺好,租哪里不是租啊,能让周阿姨多一份房租,她很开心。 她一直记得,刚来这里,是周阿姨第一个伸出友善的手,给她三十元钱,给她三份盒饭,让她体会到了现代人的热心。 再说,如果没有周阿姨、向姐姐这些人的帮助,凭小美这么小小年纪的姑娘,哪会赚这么多钱?还带动了老家的乡亲们一起致富。 她心里一直在想要下一副大棋,这些是离不开现代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帮助的。 会计把两人的收入算出来后,双方确认签字,然后就是将钱打在卡上。 小美的卡早就换成自己的了。 她在心里想,这钱过了年就会流动到向姐姐那边,变成商品,再回到老家。 今年情况特殊的是,小美还得和一个人“算账”。 这人就是周兴。 周兴一直和小美有来往,三不五时的,小美会卖酒给周兴,她也不讨价还价,周兴给多少钱她就笑嘻嘻地拿着。 周兴喜欢干这事,提成估计拿的不多,但人脉给他积累了不少,道上谁都知道周爷有酒的门路,这比给他钱更令他高兴。 此外,小美家收的旧货,看着比较珍贵的,体积不是特别大的,小美都会叫周兴去掌掌眼,每次都要负点辛苦费给他。 可把周兴给美的,又能接触到古董,又有钱。 可惜小美从不肯卖。 今年下半年,小美又和他加深了合作,严格来说,是他三姐和小美的公司和他合作。 为此,他开了个屠宰场,专门为小美运过来的那些鸡鸭猪羊这些动物杀了后进行初加工。 加工好了的,由周惠芳拿去专卖店卖掉。 你说屠宰场臭不臭?当然臭,但有钱赚,加工又大多是机械化的,周兴当然愿意干了,还干得很起劲很好呢。 这不,拿到年终结算的钱,他乐开了花,这下小美再卖酒,他也可以买几瓶自己收藏了。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99章 彩娥家的蜕变 小美和现代的三个合作伙伴分红好以后,现代这边差不多就是过年了。 周惠芳和向玲玲的蔬菜摊和专卖店,都是从大年三十开始休息,一直休息到正月初五。年初六开始,正常出摊,到年初八是专卖店正常开店。 这几天时间里,阳澄湖小美家里,还是在腊月里呢。 现在是年尾,衣服、杂货这些东西刚好是最好销售的时候,批发商来要货的也比较多,王家当然不舍得也歇业。 王家商量了一下,向玲玲夫妇采购的、他们自己厂里生产的产品,现在仓库里都有货,老家缺啥,小美去运回来就是,所以这一块就继续:卖、批发。 至于田水官负责的那一块,王家决定,除粮食的换、粗粮的换或卖、旧货的卖,这些王家继续经营,其它活产品的,暂停一周。 这一周,王家吩咐田水官,店里员工排班,大家轮流休息。 员工们很开心的,刚好年尾了,家里洗洗晒晒打扫卫生、买买年货什么的,刚好有休息,正需要在家呢。 但是王家也说了,过年期间也要排班,大家还得来收货。 这样的做法已经好几年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当下就答应了。 至于其它店一律开到腊月二十八。 从元旦开始,王家就让会计袁文明,将各家店铺的收支情况统计了出来。 元旦过后不久,王奶奶在顾长生的陪同下,来到苏城。 此时,王家在苏城除了三家原来的服装店之外,又开了两家服装店,一家就是原来在观前街上的批发咨询店,王家人觉得现在几乎苏城周边都开上了王家出货的杂货店了,这咨询店完成了使命。 所以王家在把这家店和旁边的一间店面租下来后,将两间店面打通,干脆开了一家专卖儿童服饰的专卖店。 还别说,这洋气的服饰,一下子就吸引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目光,这里又是苏城人员来往最多的地方,王家这店一下子就爆火了。 第五家店开在了苏城北部,火车站附近。 这样苏城就开了五家店,其中四家是“美玲服饰”,一家是“可爱多”儿童服装店。 现在五家店的总店长是顾玲花,儿童服装店的店长是彩娥,另外四家店的店长都是后来招的苏城回城知青。 彩娥的儿子和两个女儿也在苏城了,他们全家都到苏城生活了,目前在娘家附近租了房子,彩娥老公也操起了老本行——踩缝纫机。但是不是做衣服,而是接了货在家里做,做什么呢? 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后出现的一件新生事物,五颜六色的彩旗、横幅、奖牌奖杯等,统称旗帜礼品。 原来彩娥哥哥在公私合营后,是在苏城旗帜礼品观前店上班的。现在不是可以私人开店了吗?他看到妹妹一个人来苏城打拼,帮王家开店,但妹夫和三个孩子还在村里呢,夫妻两地分居,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就建议妹夫到苏城来,他们那个店里接了生意后,本来就要找人加工的,现在就把这些活给妹夫做了。 彩娥老公就带着三个儿女来苏城投奔老婆和大舅子了。 王奶奶是很支持的,当时彩娥三个孩子中,老大和老二已经在下地干农活了,老三还在读书。 王奶奶把两个大的安排在了自家店里,只是避开了她们妈妈做店长的店。 还让彩娥大哥把老三从乡下插到了城里的学校学习。 这几年,老三也毕业了,就跟着老爸在家接活,也学会了踩缝纫机。 彩娥儿子原来在王家店里帮忙的,见的多了,年轻人有冲劲,回家建议父亲自己开店,就做旗帜礼品。 舅舅单位的店在观前街,他们就在石路附近租了一间店面,也开起了旗帜礼品店。 就这样,彩娥和大女儿在王家店里上班,彩娥老公和小女儿在家里踩缝纫机、印横幅,彩娥儿子负责自家店里的生意。当然,店里也雇了人守店的,那是舅舅家女儿,彩娥的侄女,也是回城的知青。 印横幅蛮辛苦的,一不小心身上都要弄脏,印好后还要在院子里晾干。 他们租的是老房子,一个小院子有三家人,他们租了最外面三间,一间是厨房和吃饭间,两间卧室,夫妻俩一间,两个女儿一间,儿子就在饭厅搭铺,早上起来收掉,晚上再搭起来。 开始缝纫机是放在夫妻俩的卧室里的,因为女儿们的卧室太小了,只能放一张大一点的铺,两个孩子睡下都很挤,没办法放其它东西了。 后来在印横幅时,发现在卧室里印,根本不可能,就想办法在院子里搭了一间工作间出来。 那也是费尽心思,费了老鼻子劲才搭成功的:先要和房东商量,再和院里另外两家商量,还要走通街道里居委会的人、房管所的人。 其中艰苦真是一言难尽,好在最后还是成功了。 现在彩娥清早起来,去买菜;大女儿烧早饭,准备家里父子三人中饭的饭菜:小女儿去倒马桶,是的,现在的苏城,居民还得要自己去倒马桶。 这可以自己选择,出钱让人来拿了去倒可以,自己去倒也可以,彩娥家穷惯了的,在农村都和粪打过交道的,这几个马桶就自己倒吧。 彩娥老公和儿子起来得比较晚,(儿子现在睡工作间里了),因为他俩晚上是开夜工印横幅的,横幅印好后,要在院子里、房间里晾起来,等第二天一早彩娥小女儿倒好马桶会收起来。 这晾横幅也有讲究,因为白天晾的话,影响里面两家的进出,所以他们就晚上印、晚上晾,等第二天邻居要出门的时候,彩娥家的横幅已经收起来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