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还有三人,王奶奶是打出牌子不参加农活的,小华还小,四代单传,小队长也不指望这孩子会去拾稻穗什么的。 只有小美,跟她年纪差不多的基本都下地了,金花还每天来约她一起去干农活。 但是这个时节刚好是大闸蟹最肥美的时候,现代那边要不少货呢。 得亏渔业大队不是以种地为主,农忙时忙的时候比较少,捉的螃蟹没有减少,每天都准点送过来。 但送到现代只有小美一个人能胜任,她起很早,偷偷到后院穿越,每天如此,也很累。 王奶奶就让孙女不要参加农忙了:“我们就少挣点工分吧,家里也不会再靠这工分分红得来的钱过日子。” 主要是担心孙女事情太多累着,毕竟还是孩子。 好在学生放农忙假就十天,十天过后,学校恢复上课。 今年还有一个人倒是出乎大家意料地干了九天农活,还很卖力。 这个人就是徐继杰。往年他都是在大队部帮帮忙,意思意思的,今年也不知是他知道没人罩着他了,还是确实想改过自新,反正就是认认真真地干了九天农活。 所以小美农忙假后看见徐老师,吓了一跳:嚯,徐老师象是一个黑人。 为此,金花送了徐老师一个外号:非洲小白脸。 也不知这妮子怎么知道非洲人的。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30章 金算盘周惠芳 不过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徐继杰明显感觉到村人对他热情了不少。 田泾村在如火如荼秋收的时候,周惠芳也没停着。 小美很给力,螃蟹、蔬菜、水产、鸡和蛋,每天老早就送到小公园,然后一个电话,周惠芳就让店里伙计开着电动三轮车,去小公园接货。 然后四个伙计加上周惠芳自己,开始忙碌着整理货:鸡和蛋是预定的,打电话请人来取走;蔬菜整理好,摆放整齐在架子上。这蔬菜走的精品路线,量不多,品种也一直那几种,可顾客就是喜欢,特别中年人,感觉就是小时候妈妈种的菜的味道。 中年人好啊,中年人是真正的钱袋子,周惠芳就想赚中年人的钱。 水产活的,放水箱里,死的马上杀掉,进冰柜冷冻。 这冷冻的和活的比,打八折,也受欢迎,因为才死不久,也蛮新鲜。 特别是虾,死的虾放冰柜冷冻半小时,回家剥虾仁特别好剥。 至于螃蟹,几个伙计分工明确,专门有两个扎,一个负责卖。 周惠芳自己机动,忙的时候是主力,空的时候小区里跟人聊天或去盒饭店视察工作(周兴语录)。 不过这几天周兴发现堂姐有点神思恍惚,空的时候去水产店坐坐时,发现堂姐盯着水产店门口空地,一手抱臂在胸前,一手摸着下巴。 这神情周兴熟啊。 当初拆迁时,谋算两间门面房时是这个样子,在园区买房子时也是这个样子,把车库租出去时还是这个样子。 老板娘这是又在打什么算盘了。 没过几天,周兴发现,堂姐确实在谋算新生意。 其实也不是新生意,周惠芳和小美老早提过,等秋收后,要进点米卖的。 但怎么卖,周惠芳真的认真考虑了好几天。 最后决定卖谷子给顾客,在店门口场地上装一个碾米机,一千块钱不到,让顾客买了谷子自己碾米。 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老年顾客都在念叨:小时候香喷喷的大米饭,现在吃不到了。 其实水稻一直在改良,包括产量、水稻质量,都比以前提高很多,但就是觉得没有小时候的好吃。 这真是个奇怪的现象。 周惠芳听者有心,回想小时候家里灶上烧的米饭,煮熟后,揭开锅盖,一股子香气扑面而来,闻着就觉得好吃。 但现在却怎么也吃不到那样美味的大米饭了。 是不是现在好东西吃多了,养刁了胃口,而小时候能吃的少,所以觉得没以前好吃了? 是不是电饭锅烧的没有土灶烧的好吃? 有心人周惠芳就想到这两个原因,但她总觉得不是全部答案。 于是上网查了,发现主要原因真不是这两个。 那是什么呢? 一是现在的米,在生长过程中,“吃”了太多农药化肥,这些农药化肥可能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会使大米在蒸煮后口感变差。 第二个原因是加工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很多店家为了保证大米整体洁白美观的卖相,进行了多次加工,抛除了大米的胚芽部分。 而大米真正的精华部分恰恰就是大米的胚芽,也是大米产生香气的主要来源。“难怪小时候的大米黄黄的,却不知黄黄的米才保留了胚芽。”周惠芳恍然大悟。 弄懂了原因,周惠芳就想着干脆让小美直接把谷子带过来,卖给顾客,让顾客自己在碾米机上脱壳碾米,看一下保留胚芽的大米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小美将碾好的米送过来,如果胚芽去掉了吧,那还是小时候的米吗?还能卖高价吗?恐怕连超市里的米都竞争不过吧。 胚芽没去掉的话,颜色黄黄的,顾客不明真相,还以为是发霉了的大米碾的,谁还会来买你的米?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卖稻谷,让顾客自己碾米。 碾米机不贵,顾客碾米收一定金额的加工费,很快就会回本。 而谷子的价格可以卖贵一些,毕竟这是阳澄湖水浇灌的,没有化肥农药的谷子。 碾米后,那些糠顾客往往不要,那就让小美拿回家喂猪喂鸡。 哎呀呀,这简直是一举多得啊。 周惠芳算盘打得噼啪响,打得眼睛亮闪闪。 小美得到指令后,马上和奶奶商量这事。 王奶奶有点为难:村里分粮都是碾好的大米,这收稻谷,就不能静悄悄地搞了,要找书记大队长。 这严重违背了王奶奶低调做事,闷声发财的初心。 但小美却愿意这样做:“奶奶,对周阿姨来说,肯定是要利润最大化的(天知道她怎么会蹦出利润俩字的,估计周惠芳说的)。对我们来说,只要让村里那些人家得益,就去做呗。” “这事得跟你云根伯伯说啊,他问起来我怎么应对啊?”王奶奶皱眉思索。 小美笑着道:“当然推到艳琴姑姑身上啊。” 远在金陵师范大学的工具人王艳琴……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王奶奶闻言问道:“怎么说?” 小美笑得像一只小狐狸:“就说是艳琴姑姑为了感谢大家多年的照应,去外地搞了一些大米回来,现在用一斤粳米换村民一斤谷子。你看书记乐不乐意?!” “书记肯定是乐意的,但村里人会说出去,那就搞得全天下都晓得了,那真的要出事的。” “不会的,这样的好事谁肯说出去?我听妈妈说过,一斤谷子才出七两左右大米,这明显就是送钱给大家,你说谁会说出去?而且,我们不要和村里人一家一家的换,我们直接和大队里换。” 王奶奶闻言又高兴又担心:“这和村里换倒是个好办法,但是乖囡,你运去那边就很累了,而且容易被人发现。” “没事的,奶奶你不是老早就买好了后门的钥匙了吗?我们马上把后门开起来,到时候东西就从后门搬到后院,你帮我用线把袋子连起来,我一次就都运到那边了,到了那边,一个电话,周阿姨会派人来取的。” “可是,一个村的稻谷很多的,我们家也放不下那么多啊。” “那我明天和周阿姨商量一下,到底要卖掉多少稻谷,如果一万斤的话,就每个小队一千斤,我们一小队两千斤,大家等我们通知了再送来,这样送过去就方便多了。”小美又出了个好主意。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31章 开后门 第二天,王奶奶还是对小美说,这事还是算了:“送点米过去,还说得过去。 而且这米也不能搞太多,还是要偷偷的。万一被有心人知道了,举报了,那是要出大事的。 我想来想去,这稻谷的事不能搞。先不说万一穿帮,人家去找你艳琴姑姑了 解情况,她啥都不知道,这肯定穿帮啊。 这是一,二是,全大队,如果全部都换谷子,人多嘴杂,早点晚点都会传到公社里,这是肯定不允许,那就是出大事了。 第三,全村都换,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几个月前,那些人还恨不得整死你爸 爸呢,我为什么还要用一斤米换他们一斤谷子,我心里不愿意。 第四,如果换一部分人家,那些没换到的,肯定挖空心思打听,也肯定会打 听清楚,那么,就是全村知道,全乡知道了,最后还是要出大事。” 小美闻言,一口气泄了大半口:“那奶奶,这米生意就不做啦?” “做啊,为什么不做,就卖米,人家吃过一次就会来买的。也不要就我们村 收米,可以叫你姑父舅舅他们偷偷去找外村的亲戚收点。我们村里也找那几家要好的、嘴严的去收,总之就是要悄悄的,切不可大张旗鼓。” 小美有气无力地点头:“好吧奶奶,我去跟周阿姨说。那这后门还开不开啊?” “开啊,为什么不开,你还要去那边的啊,开了方便。过几天就开。” 隔天小美有点不好意思地跟周惠芳讲了这事:“奶奶觉得还是直接卖米吧,吃过一顿人家肯定还会来买的。” 周惠芳一想也对:“行,那就不要脱裤子放屁了,就直接卖米吧。小美,这米真的没有农药和化肥的话,肯定买的人多,你要多进点哦。” 小美的小脸苦着:“阿姨,我进的多的话,那么多米放哪里啊?”自己家里就三间正房三间杂物房,已经很挤了,哪里能放那么多米。 家里米库里的米,到夏天都是要出米虫的,这米怎么能卖呢? “这个我来解决,没问题的。”“地头蛇”周惠芳自信满满地说。 村里的地离城区近,现在属于区里的经济开发区,这几年都卖掉了,有不少企业进驻。 这些企业中,有些是外来的,但也有村民开的。 周惠芳决定就找村里人开厂或公司的去问问,看有没有空余的厂房之类的,租了放米。 实在不行托人去菜篮子批发市场打听一下,人家粮油贩子是在哪里放粮食的,咱也去那里租仓库呗。 还有,区里农业农村局的门卫,都是村里人,那边管辖下肯定有粮仓的,看能不能寄存一下,那里的硬件肯定最好。 一泡尿还能把人给憋死? 小美得到周阿姨的回复,很受她的感染,回家跟奶奶讲起这事,小手一挥:“周阿姨说米越多越好,她全要。” 把王奶奶吓了一跳:“那么多?她放哪儿啊?” 小美摇头:“不知道,反正她说尽管运过去,她会安排好的。” 王奶奶哭笑不得:怎么那么不靠谱呢。 不管了,先把后门开了再说。 趁着稻子挑到了打谷场上,男人的活少了点的时候,王奶奶请顾长生和田水官来将王家的后门开起来。 反正家里有什么事,总是他俩出马。 当然王培根也请了一天假,打下手。 田水官心细,想着丈母娘家房子已经那么旧了,不要开个后门把整幢房子给搞趴下了。 想了想,越想越担心,就和王奶奶说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