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觉得女婿担心得有道理,就去请了村里泥水匠小男来帮忙。 小男曾是乡里建筑公司的泥水匠,水平不错。后来建筑公司解散了,他就回村务农,村民搭个鸡窝猪圈什么的,没把握的就请他帮帮忙。 他也是个热心人,杀鸡用牛刀的事也乐呵呵地去帮忙。 今天又是,王家既然来请,他就向小队长请了假,一早到了王家。 当然,今天王家是要给工钱的,毕竟不是搭鸡窝这么简单,而且人家没上工,也是要扣工分的。 小男在村中桥边和顾长生凑巧碰头,到王家时,发现田水官已经到了,在吃肉粽子。 王奶奶看见他们两个进门,就也每人给了一个肉粽子。 小男不好意思地说道:“婶子,我吃过了。”边说边疯狂咽口水。 肉粽子啊,好香,从没有吃过的。 王奶奶笑道:“你看长生和水官已经在吃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帮婶子开后门啊。今天你是老师傅,这技术活就交给你了。” 说的好像不吃就做不好这事一样。 小男知道王奶奶是开玩笑的,心里感动,又看田水官和顾长生吃得欢,忍不住接过了粽子。 也没拿个碗,就剥开粽叶,大口吃起来。呵呵,这样吃粽子才够味。 其实田泾村人包粽子是不用粽叶的,三个大男人选择直接忽视。 四个男人开个后门那就容易多了,大半天时间就完工了。 田水官会一点点木工活,费了番心思力气将门框装好,小男用从家里带来的纸筋掺着石灰搅拌好,在门框四周抹平,这后门的框算是弄好了。 还缺一扇门。 田水官说家里有旧门,跑回家扛来了。小男一看笑了:“你这也太破了。我去我家拿一扇门过来吧。” 说完往外走,田水官赶紧跟上。 小美惭愧地看着奶奶笑,这怎么把门给忘了。 早想起的话,就从那边买一扇回来。 小美啊,你买回来奶奶也不敢拿出来用啊。 田水官知道门的尺寸,两个人过了会就将门带回来了。 因为固定门框和墙的纸筋灰还没干,门也不好安装,四人抬着试了试尺寸大小,田水官敲敲刨刨了一阵后,门被放在了一边。 等纸筋灰干了以后,再安装门闩等,那起码要三天。 这三天这后门只能这么洞开着。 村里都这样,王家也觉得无所谓。反正后院按了两把锁,东西两间房也都有锁,晚上睡觉锁着门,警醒点就好了。 小男心善,带着三个男人去村里富农家废弃的房子那里捡了很多小石子、碎砖头回来,活上纸筋灰,还将后门到后院的小路用这混合物铺了一下,抹平整了。 笑着对王奶奶说:“婶子,这样下雨天去后院摘菜就不会一脚泥了。” 这话说的,象是知道王家要经常走这条路一样,害小美和奶奶心虚地互望了好几眼。 这后门和小路过了三天就可以用了。 等着吧。 王奶奶拿了钱给三人,小男还贡献了一扇门、若干纸筋,王奶奶多给了两块钱。 三人怎么也不肯要。 王奶奶嗔怪道:“哪有让你们贴功夫还贴东西的道理?我镇上买料的话不知比这个要多出多少钱呢。拿着。”不由分说,将钱硬塞给了三人。 小男走后,田水官和顾长生帮着王家将客堂里的东西归置好,又用两扇门将后门虚堵了,才各回各家。 王奶奶和小美觉得方便隐秘的同时,又觉得家里的地方太小了。 但是也不敢造房子。 钱是肯定不成问题的,王奶奶现在手里的钱接近十万了。但村里人近几年都没有翻新房子的,王家原来属于穷人家,突然有钱翻新房子,不是在向贼招手吗? 而且这样高调的话,村民的眼光肯定要集中在王家,那时候再搞钱就行动不便了。 那就在现有的六间房子里挖潜力吧。 于是小美买了梯子、置物架,将三间杂物房好好地归置了一下,硬生生地空了一间房出来。 这天因为天下雨,顾花娥在家歇着的,本来想好好休息,补补衣服什么的,可硬是让东西归置得她手软脚软。 比秋收大忙还累。 不过看着整整齐齐的房子,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期间,王奶奶也和几家要好的讲了要买点米,送人,价钱按市价的一点五倍算。 直把那些人家乐得,恨不得对王奶奶下拜了。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32章 倒山芋 小美想着每年分米都是各小队最高兴的事。不分男女,都到打谷场上看着称米、然后男人们就用箩筐将米扛回家,倒进米库里。 接下来就等队里农活忙的告一段落,然后就去沪市搞垃圾趁机换大米了。 分到米的小队成员兴高采烈,别的小队就很着急,催促队长、会计快点统计出来:我们也要分米。 这急迫的心情以前王家也有过,所以小美很能理解大家。 而今年她还是急迫,因为她要问人家买米。 王奶奶倒是有点担心,今年天热,开镰早,一般这时候还没秋收呢。现在就把米运到那边去,人家会不会以为拿的是陈米啊。 不要以为王家用陈米赚人家的钱。 其实王奶奶多虑了,苏城这边,国庆节前就有新米了,不是往年的谷子碾的米,确实是2021年的水稻。 割的早才能卖好价钱啊。 小美做事老实,问周惠芳,村里已经有今年的米了,要不要现在运过来? 她还特意将今年俩字念的重了些,以示强调。 周惠芳说,运过来啊,等着呢。 当天小美就将米送到了小公园,联系周惠芳后,将米拉走。 周惠芳事先印了宣传单,也在店里给老客户普及了两种米的不同,这米一到,立马有人五斤十斤的买。 当然买的时候,都是将信将疑的,现在哪还有田地没被污染的啊、 可是吃了的人发现这米真的是小时候的味道,马上复购,有的人担心往后买不到,就要多买。 自己买不算,还要送给亲朋好友。 周惠芳开始极力劝说人家少买点:“我们全年提供米的,想吃就来买。” 至于是不是全年提供,哎,这就是个说法呗。 后来又拿了台精米机出来:“送人的话,米白一点看上去比较上档次,这精米机是彩虹国进口的。如果家里的米时间长了感觉颜色口感有点难以接受,可以拿来精米机里过一下,就又成白米啦。” 好话坏话全给她说了。 可就是有人吃她这套,买米的人更多了。 就这样,小美在现代和老家来回倒腾:从村民那里买了米再拿到周惠芳店里卖掉。 这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吃了的人,介绍给亲朋好友,这米销路一直很好,跟着还带动了店里其它东西销路也一路上升。 时间一晃而过,村里的秋收大忙到了收尾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农活不需要和老天爷抢时间的,只要把公粮交了,地里一些零星的活安排人做就好了。 这时大家才想起,今年村里的山芋(红薯)还没有倒(起)呢。 往年都是先倒山芋再秋收的,今年给老天爷打乱了步骤,山芋这个时候还在地里躺着呢。 再不收上来,等打了霜,山芋就要烂在地里了。 这天,一小队队长一声令下,队员们除了被安排干其它零星活计的,全体都出发去倒山芋了。 这是继西瓜起藤后又一次集体活动。 其实山芋每家多多少少都会种点,而且田泾村毕竟是在水乡地区,肚子吃七八分饱还是能保证的,山芋作为辅粮,平时吃的真不多。 但倒山芋好玩,所以整队人都要参加。 孩子们也是,读书的没办法,还没上学的都跟着父母去田头了。 先是妇女们用镰刀将山芋藤贴着地皮割掉,男人就开始用铁搭倒山芋。 倒山芋有窍门,铁搭要控制好和山芋的距离,不能太轻也不必太重。 太轻往往就把山芋拦腰切开,这样的山芋放不起,没几天就会发霉;太重的话,铁搭砸进地里老深,累人。 所以这力气也要控制好。 男人们倒山芋,妇女们割好山芋藤就开始捡山芋。 捡山芋也有讲究,不能在铁搭前头捡,因为不小心的话,男人一铁搭下来,妇女的头都要被砸掉。 在男人后面捡,也不行,铁搭的把手会带倒女人,甚至把手撞伤女人。 所以捡山芋的要和倒山芋的离开一小段距离。 小孩子们则到处跑,看哪位伯伯(叔叔)倒的山芋大。 认为大的山芋,孩子们抱着放到一边,将山芋排队,这样一目了然。 山芋耐旱,都是种在旱地上,所谓旱地,就是地势比较高,离水源较远。 水乡地区,旱地比较少,绝大部分都是水田,种了水稻。适合或者说舍得种山芋的就那么一点点地。 所以小队里的山芋大半天就倒好了。 大家把山芋搬回打谷场上,分山芋。 部分男人则进行翻地、施肥、平地。平好的地,是用来种油菜的,来年菜油靠它了。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就在旁边,捡落下的山芋。 不管大小,捡到都很开心。 在他们看来,这才是倒山芋最令人开心的地方。 小美她们上学的,憋了快一天了,上课也没有心思,就盼着快点放学。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三点多放学后,学习小组就地解散,家也不回了,就背着书包屁颠颠跑到地头,也要参与到这捡捡捡的活动中。 其实象小美,是不喜欢吃山芋的,或者说除了烘山芋、煨山芋,其它做法都不喜欢吃。 所以捡山芋真不是为了吃,而是一个乐趣。 山芋分到家,年前就要吃光。 因为水乡地区地势低,是没有地窖的。山芋就放家里杂物房里,冬天过不了。 硬要留着过冬,等过年期间想吃口山芋,往往发现已经霉了坏掉了。 不像现代,空调地暖的,山芋能越冬。 田泾村人吃山芋,一般就是烧粥时切几块一起烧,或者煮山芋,汤多一点,放点糖精,倒是没听过谁家放盐的。 孩子们这两样都不喜欢吃。有次金花家就烧的山芋汤,她盛了一碗边吃边到小美家来,这俗称“抬饭碗”,就是自己拿着饭碗边走边吃。 小美就看见金花将山芋放进嘴里,嚼吧嚼吧,再吐出来。 “咦,恶心死了。”小美嫌弃道。 金花将吐出来的山芋用筷子在碗里搅搅,然后喝下去:“这样象糊糊的好喝。” 还砸吧了嘴,一副享受的表情。 直把小美恶心地好几天没吃山芋。 小美喜欢吃烘山芋,但这个时代哪里有那个条件啊,她也是向玲玲请她吃了才知道,原来山芋还能这么好吃。 不过小美觉得煨山芋也很好吃的:等灶膛里的火开始要灭时,扔一个山芋进灶膛,利用灶膛余温慢慢将山芋煨熟。 等灰全部冷掉,就把山芋扒出来,这时的山芋外表象碳,扒开那碳,里面就是煨熟的山芋,和烤红薯的味道很相似,好吃极了。 这是小美难得记得的童年美味。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33章 向玲玲敲定供货商(一) 小美在和周惠芳操持大闸蟹和精米机的时候,向玲玲也在积极地敲定货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