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一个勇敢而矛盾的女人,促使袁伊的能力被禁锢了起来。 袁伊母亲这么做都是有原因的,是有苦衷的,她想有一天能把心里的话都告诉自己的女儿。她不知道女儿那种情况是特殊能力还是被什么附体了。 她曾经内心充满恐惧,因为她“自相矛盾”的特性,让她的想法被撕扯、断裂,最后连她自己的大脑都已经被彻底搅乱。她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不过她总算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让她如此害怕的东西应该被消灭才对。 对于齐仁封印的结果,她很满意,但是对于封印这件事情,其实心里不是一点拒绝都没有的,但是她却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这不会产生任何不好的后果。 她知道自己在骗自己,但是她还是没有停止欺骗,她不是傻,她是纠结的人。对于一个纠结的人,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纠结的人的思路也像九曲回廊一样婉转曲折,容易使人深陷其中,迷失方向。想劝慰她的人大可放弃所有的念头,没有用的。 为使袁伊过上常人的生活,她不得以才找了一个不出世的“奇人”帮助袁封印了她体内的特异功能,对于这个人虽然没有完全信任,不过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式了。 她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会不会有用,但是后来那些平淡无奇的育儿时光,让她内心的石头落了地。 她回想起来齐先生说的话:“夫人,我想我已经尽力了。您女儿的封印已经成功了,虽然不是完全成功,但是实施过程中总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没有十全十美。” 齐仁告诉她,作为一个母亲,你今后不得不面对的情况是任何人也阻止不了的,这个封印终有一天会失效的。这一天的到来或许并不遥远,也许是月经初潮后、也许是15、16岁、也许是更晚、也有可能是更早,但是那一天一定会在她20岁生日之前到来。 袁伊妈妈觉得自己心里有点苦涩,就好像买了一件衣服,买回家之后告诉自己那是半成品,还有一半的衣服你要自己用手缝起来。 (要是现在,那肯定毫不犹豫的退货啊。) 然而这个特异功能的封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变化,这似乎是确定无疑的了,或许在初潮后齐仁的封印就会产生变化,也许会衰弱,也许会彻底消失,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必然会进入衰弱期。 袁伊妈妈不情愿的想到,或许最迟在16岁之前袁伊本人必然可以对自身产生的体验变化带来的影响有所察觉,在她逐渐具有个人主见和个性后,尤其是她的第二性征都基本成熟、成型后,特异功能会在某一时间集中爆发出来。 这该如何是好?袁伊的妈妈想到,无论如何也要推迟这一天的到来。 时间就像脱了线的风筝,谁也无法控制她。 春、夏、秋、冬的流转,像“苏珊?米勒”的每周星盘一样,变换不休。用星盘定位和预测的太阳、月亮、金星、火星相关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否如四级的更迭和一年的流转和逸散一样,是旋转、跳跃?不停的运势起伏?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存在。 蓝色的花瓶中那几朵白色的鲜花,让人感到清新和意趣;淡黄色的花瓶中那几朵金黄色花瓣,让人感到柔和和舒适。 花瓶好比季节,花朵好比故事,每个季节每个故事,让生活充满了不同。 越来越多的季节里,花朵在绽放,最美的花朵应该是最真实的自己的绽放。 知世故而不世故,知阴谋而不阴谋,知耻而知止,知善知美而安之若素,泰然也是一种成熟。 袁伊接受妈妈的教育,就像接受艺术考级一样严格。 袁伊受封印后,性格随和,亲切温柔,与母亲那种让人紧张的气氛完全不同,她有着你能想象出的最美最吸引人的气场。风中、雨中、雪中,一样亭亭玉立;阳光下、旗帜下、星空下,一样千娇百媚。 什么时候,她都有一种恬淡和寂美。 这个女孩子,无需长大,人们就可以想象她的美好。 这个女孩子,无需美妆,人们就会为之心醉和迷恋。 这个女孩子,无需指点,寂美与冷冽并存。 这个女孩子,无需□□,恬淡与英气同在。 童年的袁伊未受任何污染,所以她只有玲珑剔透、冰清玉洁。 但是尘世的多姿多彩,很难让一个女孩的眼眸永远纯然。人的“行”映射人的“品”,人的“品”映射人的“颜”,所有的变化最终都能反映到外貌上。 (这是什么逻辑啊,颜值指数高就行为端正、人品好?颜值指数低就人品不好吗?谁能同意这种观点啊,我就反对么,作为打印机,啊,不,打字机的我,还是忠于原文,写上了。) 多年以前,袁伊妈妈不会想到,袁伊长大后会如此博学多才,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谈判力也超强,又善于发挥女性魅力,按现在的说法是属于大胸、白、美、萌系美女。 多年以前,袁伊妈妈也不会想到,她的女儿虽然不能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但是她绝对可以再顾倾城,也算是美若天仙、人间尤物。 她不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她只是凡尘的女子。 她不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女子,她没有那么华贵。 她不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女子,也不是“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的女子,她信奉妆点,觉得不打扮就像不穿衣服一样。 她不是“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但她似乎有那么一点媚气。 她不是林黛玉般的女子,她没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但长大的她知道了含蓄和深沉只是一种手段。 她的性格沉稳,得益于她爱读书。她有魄力,得益于她爱做梦。 袁伊对她妈妈说她最大的梦想是想嫁给富二代、富三代,可以说她的长相与她的性格很匹配,虽然美,但是不知为何有一种俗气的感觉。 这或许是五官和脸型太完美,让人觉得不真实。 她不是古典女子,停止此类幻想。 她是一个很美、很实际、很吃得开、很会利用别人的女人。仅此而已。 (我觉得我不得不跳出来,从打字机变成人,说一句,这个大叔对这个女孩子的评价让我真是觉得无厘头的不舒服,我整个脊柱都极为不满,为什么这样实际的人就是俗气的人,我真是理解不了,大叔的思维是不是唐代以前的? 绝对怀疑。 我代表广大读者支持袁伊,做的好。)
冬雪01
心相约、心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不论咫尺天涯”。这首歌旋律轻柔、有层次感,歌手音色干净、纯粹,非常动听。尤其是歌中唱到的“相约”片段,让人有一种永恒不变之希冀。张珺已经6岁了,一眨眼很快就又长了1岁,她已经小学1年级了,她上学比较早。她每天都哼着这首歌曲,她很骄傲,自己的声音和天后有点像,她傻傻的,每次谁说让她表演一下,她就开始扯脖子唱这首歌,弄得周围的人都乐到不行。她骄傲极了,梦想成为歌唱家。 孟岚没有对她的梦想说什么,只是偶尔说,“不要总唱高音,担心嗓子变坏了哦,珺宝宝”。 “妈妈,我已经很大了,不是宝宝,我是个女孩子了!” 孟岚一笑置之。 珺的特异功能虽然已经渐渐趋于平淡,就像被剥去羞涩的春天,是昨,但也毕竟来过,没有那么多遗憾。 潜能不在身体中、身体的按钮旋到“OFF”处;潜能也不在心灵里,心灵的门也打不开了。孟岚觉得这件事,就像心里的阴影,在不断的飞旋,从体内的各个器官流窜到血液,骨骼和脊髓内,应该压制住,不要引起过多的注意力。 孟岚记得珺儿在上学前,家里充溢着深深的期待和快乐。孟岚不知道多少次自己好像重复着同一个过程和阶段似的,好像很多个质、量均衡的记忆闪现在脑海,这一刻化成了一个画面。孟岚将这个记忆变成剪影放在自己的脑海。 总是这样,孟岚管理好自己的记忆和感情。对于感知系的人来说,感受的不仅仅是记忆、感情,这个词语其实含义丰富,犹如这种人体潜能一般。简单地说,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这种过程是感知。 一方面是可以利用感官对物体获得有意义的印象,每样物体都残留着记忆和信息,这样说并不是唯心。比如说某人带过的玉镯,记录了这个主人的信息,感知就是将这个信息获取并提炼,从而得到趋近于真相的结论。 但是,注意的是感知不等于真相。 另一方面是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读取这个反应,即为感知。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感知是感知系的人较为常用的能力。这是一个哲学范围内的定义。 物与环境的存在关系的表达是为感;存在的对象关系是为知;主体的关系表达是为感知,感知是表现出的主客关系,这个是可以从哲学书籍中查阅得到的信息。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为荥阳公上西川李相公状》中写到的,:“空吟风水,感知怀恋”,这个句子以后也经常用来诠释“感知”。 面对一景一物,一情一境,触景生情,因景知情,即为感之知之。风,吹过,沙沙的声音,犹如惆怅的旧情。水,流过,涓涓的动律,使人空留过去的怀念。 还有一段也是关于感知的诗词,袁郊《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生死忧虑,悲喜都似东流水般被相忘于江湖,而内心之想、思、感动则萦绕心头,聊以□□、不能抹去。 这里是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提到的感知,放在这里的意思是体会一下这个词的含义,但是此“感知”非彼“感知”。孟岚的“感知”似乎本就拥有更为广大的外延,恐怕任何诗词、文章里的“感知”和孟岚的感知都会不相同。孟岚很庆幸,自己的能力从未被提及,典籍、小说、学术著作等均没有关于孟岚能力的特别记录。没有什么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曾经”存在、正存在着(发挥着效力)的证据,这让人安心,但更让人寂寞。 感知能力,有点像探索物与环境的存在关系、存在对象的情况等诸如此类的精神活动。再具体些可以概括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官等。 探知一个人的感受,比如他看到的事物的颜色、状态、大小;他听到的声音的音色、音量、音感;他吃到的食物的味道、口感、咸淡、软硬,还有就是他当时的第六感及以外的感觉。 一个感知系的特异功能者如果深谙本系的能力,是都可以融会贯通的。 感知能力则是通过感官去感觉某样可视、不可视或者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物体,并能通过感觉描绘出其具体形状或者运动状态的一种特异功能(感到犹如看到、身临其境的体会到、经历到,本人在精神上历经一种冒险旅程,但并不是再次面对那种情况,所以按照常理说没有危险)。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