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灵的小黄门果然得了一句称赞。 刘彻屏退左右才拆信。 王太后人老眼不花,跟她不知道真瞎还是装瞎的婆母恰好相反,看背面就看出韩嫣的谦称,“韩嫣的信啊?” 刘彻心中一凛,母后此话何意。 “看把你紧张的。他在朔方,哀家还能去朔方找他?”王太后坐起来一点,“出什么事了?” 刘彻依然不敢提韩嫣,太后身边没几个人可用,但城外有很多人不介意为她分忧:“信是韩嫣写的,内容跟他关系不大。韩嫣信中说他在朔方北发现一个盐湖。” 太后不由得坐直,满脸不信:“他?” “朔方早一个多月前就下大雪了。他才懒得出去。卫长君的主意。也不知道是不是又没钱了,想着挖盐换钱。竟然也能叫他找到。”刘彻都忍不住羡慕他的运气。 太后一听不是韩嫣的功劳,又放松的半躺回去:“卫长君得天庇佑,在朔方这么久什么也没见着,哀家才奇怪。就这事?” 刘彻看到关于史官那一段:“还有些小事,不提也罢。母亲歇着,儿子改日再来看你。” “给韩嫣回信?”太后话里有话,刘彻瞬间门听出来了,“比皇宫还大的盐湖得出多少盐?朕得召人,过了除夕就叫他们过去。总不能便宜了匈奴人。”又想起一件事,“五原郡荒了两年,是时候派人过去了。” 太后不止一次提过她懒得管政务,然而还是没忍住问:“陛下决定派谁前往?” 刘彻希望卫长君能帮一把,那五原郡太守得叫他满意才行。 “朕还没想好。”刘彻回到宣室就给卫长君去一封信。 卫长君认识的那些没有几个有好下场,而且刘彻用得着他也不敢抢,便回信告诉刘彻,由陛下定夺。 刘彻朝议商讨。东方朔毛遂自荐。刘彻不想用他,但也没有当众驳回。散朝后,刘彻留下东方朔直接问:“卫长君知道吗?” “大公子怎么了?” 刘彻:“你不先问问卫长君,到了五原两眼一抹黑,去朔方请教,卫长君理你?” 卫长君令卫家人深居简出,低调行事。东方朔不敢写信征求他的意见。他也觉着没必要。他是卫步岳父,真论起来,卫长君还得叫他一声叔父呢。 也就刘彻没有读心术,否则得问他一句,他敢叫你敢应吗。 刘彻叫他退下。 东方朔:“微臣这就去给大公子写信。”说完行个礼就往外跑,不打扰天子处理政务。 刘彻扶额:“这些人,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他那样的别说戍边兵卒,就是关东贫民也不服他。” 黄门恭维道:“要不怎么这么多年,还是只有一位大公子呢。” 刘彻叹气:“幸好一位。他那个人精,多几个,朕晚上都不敢合眼。” 黄门了解他,能说出来就说明没放在心上:“上了年纪的受不了塞外的风。年轻的又不够稳重。陛下,您看汲黯呢?反正您也不爱瞧见他。”
第180章 五原郡 朕相信卫长君敢跟朕同归于尽…… 汲黯出身世家, 为人傲慢,不懂礼数。容不得他人过失,但不包括其友人。颍川人灌夫在颍川时鱼肉乡民, 家产数千万, 搬至长安,与汲黯交好, 汲黯自诩直臣却不曾参奏灌氏一族种种暴行。 刘彻折腾上林苑的时候, 被世人戏称为“俳优”的东方朔劝过,汲黯却像不知道此事似的。但这是不可能的。汲黯当时位列九卿, 朝中大事绕不过他。何况乡野小民都知道刘彻有意在上林苑大兴土木。 后来没成, 并非有三公九卿阻拦, 而是被红薯玉米耽搁了。红薯玉米种出来,刘彻又在上林苑练兵,再有卫长君时不时刺他几句,刘彻那点心思不得不淡了。 刘彻认为汲黯愚直,在机灵的黄门看来他乃心窄性躁,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哪怕那人是当今天子,也不能不合他意。 黄门直言“反正您也不爱瞧见他”并非夸张。以前刘彻念汲黯忠心, 还能忍一忍。如今越发不想忍,可以说看见他就烦。 刘彻揉揉额角:“朕隐约记得长君也不待见他。” 黄门惊得脱口道:“大公子还有厌恶的人?” 刘彻好笑:“你当他是圣人?” “不, 奴婢想说大公子不喜主父偃做派,也是选择不同他往来, 好像从未在陛下跟前诋毁过他?” 刘彻颔首,还暗示他有朝一日留主父偃一命。 “像御史大夫公孙弘不支持陛下设朔方郡,大公子也是嫌他目光短浅,不曾掺杂个人情感。奴婢记得陛下曾同奴婢们提过?” 刘彻确实跟黄门等人念叨过, 他的御史大夫竟不如卫长君个种地的深谋远虑。 “那陛下权当奴婢方才什么也没说。” 刘彻微微摇头,“朕认为你的主意好极了。汲黯时常堵得朕懒得同他辩解,朕也不能当着百官的面破口大骂,卫长君可不会忍让。”说到此,他露出笑意,“卫长君本人不惧任何人。” 黄门听糊涂了。 刘彻:“卫长君倘若孑然一身,朕惹恼他,他敢给朕两巴掌。大不了一死。卫长君怕死但不畏死。偶尔朕把他气得跳脚,他也是冷言嘲讽几句,你可知为何?” 黄门不由得朝椒房殿方向看一下。 刘彻点头:“家人是他的软肋。然而汲黯不是朕,卫长君犯不着——”想起什么,他不禁抽气。 黄门疑惑不解:“陛下怎么了?” 刘彻有个不好的预感:“汲黯向卫长君请教的时候,还一副恨不得用鼻孔看人的模样,他不会把汲黯打个半死给朕送回来吧?” 黄门摇头:“大公子不是那样的人。” “大公子的外甥是啊。”刘彻不禁感慨。 以往黄门随刘彻抵达茂陵,不需要他伴驾的时候,黄门就去同卫家奴仆闲聊,顺便打听点事。早年蜀郡地龙翻身,长安也能感觉到,很多城里人吓得往外跑,公孙家的人去茂陵投奔卫长君,被霍去病和小阿奴好一顿奚落。他后来还听说公孙老夫人回到城中越想越气,病了好几日,差点没过去。 黄门不由得赞同:“汲黯诋毁小霍公子或小阿奴,他一人可以假装听不见。若是对大公子不敬——”说到此,他忍不住同情汲黯。 刘彻:“那就汲黯吧。” 黄门不禁怀疑,陛下这是想“借刀杀人”,还是故意给卫大公子添堵啊。 无论如何都不是他可以掺和的。 黄门转移话题:“陛下决定派多少人前往五原?” 刘彻尚未决定:“朕再给卫长君去一封信。” 机灵的小黄门笔墨伺候。 信没有送往驿站,而是刘彻派人亲自送去。 三位信使抵达朔方,大雪及膝,往日骑马出关到朔方也就一两个时辰。这一日他们早上出关傍晚才到。 卫长君拿到信就令阿奴带三人前往兵卒宿舍休息。阿奴令厨子前往鸡舍抓母鸡,炖了给三人暖暖身子。 三人不约而同地直呼,“一碗热水足矣。” 阿奴给他们倒三碗水,又令其他厨子煮粥,交代三人明日同戍守在此的兵将一起用饭,然后他才回家复命。 阿奴到家看到他家郎君和他韩兄的表情堪称一言难尽,想也没想就问:“长安出事了?” 一人双双摇头,神色越发复杂。 阿奴回他屋里找窝在榻上看兵书的霍去病:“郎君和韩兄怎么了?” “陛下的脑袋被长安的雪冻僵了,竟然令汲黯为五原太守。他是个想跟匈奴和亲的。他为太守还不得放匈奴进来?”霍去病说到此扔下书本,“就算他不会引匈奴进来,也不会像韩兄似的,无论下雨下雪早晚都会带兵出去查看,也不会时不时亲自盯着兵将修补城墙。” 殊不知汲黯不想来。 卫长君收到信的时候,汲黯还不知道刘彻希望他出任五原太守。 五原郡直面匈奴,在太守任命方面刘彻不得不谨慎。他又琢磨几日,赶上十五大朝,刘彻才又一次提起此事。 东方朔又想露头,刘彻一个眼神把他按下去,令汲黯出列。 汲黯一听天子令他出任五原太守,激动地拜伏于地谢主隆恩,但拒不接印。 五原清苦,如今荒无人烟。可是以汲黯的聪明应当可以想到天子不会叫汲黯在五原一辈子,否则他同藩王有何不同。在五原无过便是功。他从五原回来,刘彻不想他入朝,也得赐侯爵,哪怕只有千百户。毕竟朝廷还指望后来人主动戍边。 有李广做梦都想封侯在前,刘彻认为汲黯心里不想远离京师,明面上也会欣然前往。以至于刘彻差点失态。 刘彻很是好奇:“长孺为何不愿前往五原?” 长孺乃汲黯的字。刘彻这样称呼他,语气称得上温和了。 汲黯大抵听出来了,一时间他想到以往公孙弘不如他,如今公孙弘乃御史大夫,在他之上,他的官越做越低,现下还要被发配至边疆,他很委屈,当廷哭出来,哽咽道他走后谁为陛下纠正过时,查缺补漏啊。 候在一旁的黄门和小黄门皆低下头去翻个白眼,心里想的是,不提纠错,看你有了白发,陛下还有可能心软。 刘彻向来吃软不吃硬,汲黯这招用对了,但他不负刘彻给他的评价“愚”,哪壶不开提哪壶。刘彻脸色发冷:“看不上五原太守?” 汲黯也是看着刘彻长大的,听话音直觉不对,改说他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 刘彻想说:卫长君受过重伤的人都敢去朔方。话到嘴边,刘彻咽回去,他此时拎出卫长君,回头叫卫长君知道了,卫长君敢只身回来跟他拼命。 “既然体力不□□就回家颐养天年。”刘彻令丞相尽快安排人接替汲黯之位。 汲黯忘记哭泣,三公九卿傻了,陛下什么意思?汲黯这是被贬了? 刘彻瞪丞相:“朕再重复一遍?” 丞相慌忙称“诺”。刘彻起身,丞相下意识问:“陛下,由谁出任五原太守?” 汲黯终于回过神来,跪下直曰他愿意前往。 刘彻从来不是个好脾气的。普天之下能让他自打脸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太后,一个是卫长君。前者生身之母,后者过于神奇。 敢打他脸的只有三岁以前的皇长子刘据。 如果不是命不长的卫长君和素来骄纵的韩嫣在朔方,近两年不曾有半点抱怨,刘彻也可以理解汲黯。偏偏没有如果,偏偏汲黯当众拒绝,刘彻如何不气:“天下是你的,你不想去不去,说去就去?没有汲黯,五原郡就不建了?朕无人可用?” 从来不怕得罪人,大汉作死第一人朗声道:“陛下,臣愿往五原郡。” 众人忍不住抬头看看谁这么不怕死,一看是主父偃,众人神色精彩了,巴不得他赶紧滚的人很想附和两句,又因时机不对生生忍下去。有人不禁幸灾乐祸。有人无法理解,不当天子近臣,甘愿戍边,他还没睡醒吗。反正一时间朝中压抑的氛围没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0 首页 上一页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