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啊,回家了! 阿芙命厨房预备了好些秦放鹤爱吃的菜,一家四口放开吃了一回,晚间又涮锅子。 “我亲手杀的羊!”阿嫖骄傲道,“因打下蒙古,如今市面上的牲口也便宜了不少呢。” 出去一趟,她越发如秦放鹤一般关注民生了,日常粮米菜蔬什么价格,俱都清楚。 阿芙不忘提醒秦放鹤,“我看你也有些上火,羊肉少吃些,多进鸭肉才是,明儿我再叫人炖一盅鸽子汤。” 秦放鹤笑道:“好,听夫人的。” 原本一家人口味都重,奈何自从遇刺后,秦放鹤就开始保养,厨房里就专门打了鸳鸯锅,一半放了用各色药材和菌菇、火腿、肥鸡、排骨等细细煲出来的高汤。 都撇去浮油,十分鲜靓,开饭前来一碗喝了,唇齿留香,很是滋养脾胃。 “爹,你可别中风啊!”阿姚心有余悸道,“前儿我也同母亲和姐姐去杨阁老家探望了,真吓人呐!” 原本多和气的老爷子,如今嘴巴也歪了,眼睛也斜了,纵然努力调养,终究不复从前气派,实在可惜。 秦放鹤顺手拍了他一巴掌,“说点儿好的吧。” 如今孟太医整日盯着他,见天嫌他瘦,恨不得天天趴在耳边吆喝多吃点。 饭后散步,又吃川贝雪梨汤,细腻绵软,里面加了零星金桂和一点桂花蜜,浅黄色的汤汁晶莹可爱,十分香甜。 傍晚孔姿清忽然来访,说如今北方定字五省陆续开始迁过去人口,朝廷也有意准备那边的科举,万事开头难,需得有个可靠的人总抓总领。 “那边不同别处,朝廷的意思是单独再设一处太学,与京城遥相呼应,”孔姿清说,“因我昔年领过国子监……” 这次迁过去的百姓之中也多有牧民,还有不少蒙古奴隶,而牧民因生活习惯,往往比农民更难约束,再加上又临近多国,同样彪悍,多有隐患。 故而朝廷有意广推汉学,若能借机同化外国,加强汉学的中心地位,那就再好不过了。 果然,天元四十八年五月,朝廷在定字五省另设太学,以孔姿清为祭酒。 同年六月,五省耕种人力畜力告急,朝中再议,此时有人提出,“臣记得,当初农研所好像有个什么蒸汽系列的说法来着?” 众人都下意识看向秦放鹤,秦放鹤装傻,推说不知。 天元帝看破不说破,当即命高程细说。 然高程也早就得了叮嘱,只说确实曾有过想法,奈何当年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钻研蒸汽机船和攻克铁路难关,所以仍旧停留在理论阶段。 众人一听,有门儿,当下便集体进言,请求天元帝下令,命农研所加紧研究。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农研所上下既食君禄,就该为君解忧,如今全国渴神器如盼甘霖,诸君怎好躲懒?” 高程和农研所众人就看秦放鹤:这是他们求我们的! 七月,农研所进大型蒸汽翻地机。 因体积庞大且沉重,寻常手段无法运输,故而还是从北直隶出发,沿直甘铁路运往北方,由距离最近的定北省率先试用,成效惊人。 原本以当今人畜合力,一日最多翻地七、八分,而以蒸汽耕地机,在北方辽阔无阻碍的大地上,一日就可翻地三十余亩!且又深又好!一切积年的草根、杂物、虫卵俱都翻个底朝天,竟有十二分彻底。 据同行的农研所成员表示,“这也不算什么,若时间足够,稍加改进,后面安置木匣,内置种子,以螺旋把控数目,便可边翻边种,只要人跟在后面埋土即可,岂不美哉?”
第241章 节点(一) 阿嫖好奇,六月初便董娘一起前往定北省,七月顺利抵达,亲眼见证了大禄朝,或者说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蒸汽翻地机的初运作。 两个姑娘被深深震撼,董娘现场作画,将这一刻永久保存。 而在此之前,她亲笔所做《游历见闻录》五卷已经刊刻售卖了几次,销路极佳,为世人所追捧。 仅此一项,倘或她余生精打细算,便已不愁生计。 事后,二人再次奔赴辽宁,见到了一别数年的北星等人。 彼时辰州知州已不再是王增,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当地人已经不像三年前那样排斥北星等人。 女人们在林中建起更适合居住的木屋,她们用野兽皮肉与当地百姓交换了布匹、铁器,也在部落内种植作物,还收养了几名被遗弃的女婴,饲养母羊哺乳。 “以前日子艰难,许多百姓都会溺死、丢弃女婴,”北星的汉话已经说得很流畅,脸上也长了点肉,眼神更坚定,“不过现在,好像有点不同了,我们已经有将近半年没捡到女婴了。” 国家鼓励繁育人口,男人们想成亲,就必须有对应的女人,听说如今朝廷还弄了什么蒸汽机的,农活儿干起来更轻松,女人也能应付。 “挺好的。”她说,眼底泛起浅淡却真实的欢喜。 如今的北星,俨然已经是成熟的部落首领了。 这个部落的所有女人都蒙受过来自男人的伤害,终其一生都不会成亲、生育,这么下去,人口得不到补充,终将灭亡。 收养女婴,确实是个保存火种的好法子。 七月末,年满十二岁的阿姚南下,返回祖籍所在的清河府章县预备县试。 彼时十七岁的孔植已是秀才,正在跟乡试较劲,奈何一战不利。 其实按照父辈官职,他二人日后完全可以凭借祖上荫庇而谋取官职,但秦放鹤和孔姿清的想法非常一致: 别人给的和自己挣的,终究不同。 真正下场考试之后才会明白,莫说连中六元,就是小三元,也万分艰难。 科举本为官场,一旦身处其中,需要较量的就不仅仅是学问,天赋、出身、家世、见闻,政局动荡、党派之争,甚至是天气、运气,缺一不可。 为官者,从来就不是谁书读得好,就一定能做得好的。 小树苗不去外面摔摔打打,永远也经不起风雨。 两个小伙子碰头后,一并前往养育了秦放鹤的白云村,在那里,他们见到了大禄很少见的女村长。 那是一位非常强壮能干的长辈,听说因儿时跟秦放鹤念过书,远比寻常百姓眼界开阔、有胆识,前些年第一个响应号召带领村民种玉米、修水渠,如今的白云村俨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之地。 八月,孔老爷子去世,临终前留有遗言,希望儿孙以国事为重,效仿昔年卢阁老云云。 孔姿清之父闻讯后悲痛不已,坚持丁忧,返乡守孝。 一来父亲去世,当儿子的无故不守孝,于礼不合;二来,他的职位远不如儿子来得要紧,他等一等无妨,可孔姿清却不行。 如今他先把姿态摆起来,能做的都做了,孔姿清那边就能有个缓冲。 奈何孔姿清自小与祖父一起长大,感情颇深,虽远在定字五省,又身负重任,仍决定回乡奔丧。 但毕竟正值用人之际,朝廷各处缺口甚大,天元帝对他与卢实一视同仁,也只给了六个月假期。 孔植乃三代之后,按例只需守孝一年即可,倒是不耽搁科举。 接到消息后,秦放鹤也是一声长叹。 终究敌不过岁月,这些长辈也要陆续离去了。 天元四十八年秋末冬初,八十岁的董春病了一场,愈后大感精力不济,遂于十一月初八上书,求乞骸骨,满朝皆惊,天元帝不允。 腊月,董春再乞,天元帝亲自来见,不觉泪下,“如今北方五省百废待举,倭国、交趾仍在,东南诸岛国蠢蠢欲动,蕴生徒留朕一人乎?” 做出这个决定,董春何尝不痛心,“陛下知遇之恩,虽万死难报,然臣毕竟老迈……” 外人 不知道,他的手,已经开始抖了,胸口也时时钝痛。有时与人议事,倦意便会毫无征兆地袭来。 他仍有进取之心,奈何岁月无情,这副躯壳,已然要掉队了。 董春对天元帝含泪叹道:“陛下,如今老臣一日也只得两餐,连半碗饭都吃不下啦。” 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如此疲累,可胃口却日益衰败,非长久之相也! 天元帝何尝没有这种感觉?不觉唏嘘。 “蕴生啊,再帮朕两年吧!” 天元四十八年腊月,天元帝下了本年最后一道旨意,以杜宇威为吏部尚书,秦放鹤为工部尚书,入内阁。 这一年,秦放鹤年仅三十六岁。 自他横空出世以来,创造了太多第一、史上最年轻,以至于现在不是第一、最年轻,众人反而会觉得奇怪。 秦放鹤是史上第一个六元,地方上立过大功,中央刷够资历,工部侍郎的位子上一坐十年,未有一丝疏漏,若非年纪压着,早该升了! 他从不独断专行,也不徇私枉法,甚至热衷于分功……此番入阁,名正而言顺。 若在之前,董春势力正盛,朝廷绝不会允许董门同期再出第二位阁老,任凭他天纵奇才也只好徒叹奈何。 但眼下,董春随时可能退位,内阁众人却俱都年迈,下一代可接续者寥寥无几,颇有青黄不接之相,暗藏隐患。 所以必须赶在隐患浮出水面之前培养好接班人,提前消除风险。 几家欢喜几家愁,秦放鹤上位,杜宇威轮换,之前那位顶替杨昭出任吏部尚书的仁兄,却在短短数月后被复降为礼部左侍郎,而原来的吏部左侍郎升右侍郎,右侍郎则调往工部,任左侍郎。 天元帝对此人的评判是:无前瞻、少全局,小事冒进,大事踟蹰,可为卒为将,不可为帅。 他得知后如遭雷击,暗自懊恼,经此一役,算是彻底打破幻想,绝了入阁的可能。 一步之遥啊! 接到入阁的旨意时,秦放鹤心头一片宁静。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列沿着既定轨道行驶已久的车,终于徐徐进站,按原计划停在了既定的泊位。 本该如此。 正该如此。 若非要说圆满,倒也未必。 新官袍入手的瞬间,秦放鹤便窥见了心底一丝缺憾。 “备车。” 大雪未止,碎琼满地,汪淙亲自在二门口迎接,看他过来,笑道:“父亲算准了你要来。” 进屋时,汪扶风正提笔作画,所画正是院中一株枝干遒劲的老梅。 听见他进门,汪扶风头也不抬,“世人常说君子六艺,又有琴棋书画,余者倒也罢了,唯独作画一道,我总不得其法。过去多年,不乏急于求成,反倒不美,如今看来,原是火候不够。”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2 首页 上一页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