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马戏班子包括这个班头,又不是本地人,理由方才宋某已经说过,如果是本地人,百姓们便会把老松岭上的老虎,与马戏班子走失的老虎联系起来想,更何况当年死者的画像,曾经遍贴整个归善县城,可结果却是无人前来认领尸体。可见死者是外地人,这是不会有错的了。 既然是外地人,他怎么知道归善县桃源乡的老松岭在闹虎灾?而他又如何怀疑,老松岭上的老虎,正是端平元年前后,他马戏班子所走失的老虎呢? 宋某以为,那正是因为刘仁昌偷偷向那班头透露了消息的原因。 据宋某推测,刘仁昌在端平元年前后,一定在惠州以外的地方担任某县的知县,而那马戏班子,便是此县的。 端平元年前后,马戏班子走失幼虎一只,班头一定向刘仁昌报案了。刘仁昌一定也带着衙役去找了,结果没找到,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三年后,刘仁昌调任惠州归善县知县,且县域内的老松岭闹起了虎灾,刘仁昌自然想起三年前的事情来,便派人跟那班头联系,信口开河,说他三年前走失的虎,在归善县老松岭上出现了,而且连吃了七个人,希望班头能亲自跑一趟老松岭,以主人的身份,安抚那只老虎,把它给带下山来。 刘仁昌这样一说,可想而知,那班头一定是吓得不轻,于是便匆匆赶来归善县老松岭,并摸黑上山,想悄悄地把虎带下山。 而为什么要‘悄悄地’行事呢?因为此虎连吃七人,他作为班头,吃罪不起,怕负责任,所以就想趁着黑夜,偷偷地上山把老虎找到,带走。 殊不知,他的这种心理,刘仁昌早就看透了。 刘仁昌正巴不得班头能摸黑上山,他也不会跟班头讲,山上布设了好几个大陷阱,他就是要让摸黑上山的班头,死在陷阱之中。这才是刘仁昌真正的目的。 果然,班头夜间爬山,不慎掉入张凌汉等人布设的陷阱之中,当场死亡。而刘仁昌便抓住这个由头,将张凌汉,沈忠,卫扬等三人,发配到了三千里外的潼川府。 而正因为张凌汉与沈忠受到发配,离开了惠州,所以张凝眉就彻底失去了依靠。她被人侵犯的事,就再也没人替她撑腰,帮她追究,为她讨回公道了。 所以说,从张凝眉被侵犯,到马戏班头掉入陷阱而亡,再到张凌汉,沈忠等人发配潼川府,这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一连串事件,都是刘仁昌一手策划,一手主导的一出连环计。 只不过从这老虎的情况看来,刘仁昌的‘信口开河’,倒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真被他给说对了——这只虎好像就是端平元年前后走失的虎,其来处,便是刘仁昌曾经担任知县的地方。” 宋慈的推理大开大合,又极其周密严谨,身边的人个个听得如痴如醉,但回过味来时,又觉得醍醐灌顶,理趣无穷。 一会儿,萧景问道:“按照大人方才所讲,那么接下来的一步,便是追查刘仁昌担任归善县知县之前,到底在哪里任职了,是这样吗?” 宋慈道:“是这样的,而且要查清这一点,其实很容易,惠州衙门一定保存着刘仁昌的任职记录,一查便知。” 萧景道:“那么查到之后呢?是否要亲往当年刘仁昌的任职之县,展开调查?” 宋慈道:“是的,那就要亲往该县,去调查该县马戏班子的情况了。所以接下去的行动,分以下几步来走: 其一,先派人通知归善县衙,并让知县田文骧亲自上山,来确认老虎已死的事实,以使民心安定。但对外要讲老虎的年纪为十岁,而老虎颈上所佩之牛皮项圈,要在田文骧进山之前,就取下来,由我们提刑司秘密保存。 如此,当消息传到刘仁昌耳朵之中后,刘仁昌就会觉得老松岭上的这只老虎,是野生的,而非人养的,与当年马戏班子走失的老虎不是同一只。 刘仁昌一旦这样想,那么他就会放松警惕。要不然他一定会慌,从而做出狗急跳墙之事,比如暗杀当事人,知情人等恶劣之事。 其二,同样为了安抚刘仁昌,以及俞孟坚之心,此案的调查当暗中进行。如此,宋某与提刑司大部,将继续留在归善县衙,秘密调查之事,就交由萧景与天麟二人负责。 因为虽然刘仁昌已经调离归善县,而去了荆湖南路的零陵县担任知县,但宋某仍然担心在这归善县衙,还有刘仁昌的耳目和亲信在,所以行事不得不小心谨慎之至,以免功亏一篑。 以上是大致的行动方案,大家有无异议,有的话请即时说出,没有的话,就照此执行。” “没有”,“没有”,众人纷纷说道。宋慈见状,便派陆祥下山,去通知田文骧,老虎已死之事。 接着,宋慈又令人找到了那只被冯天麟砍断的虎掌,并以麻绳,竹竿,绑定虎尸,准备将虎尸抬到茅屋前的空地上安放。 王勇,李铸,庞煜等人,抬了老虎正要起行,宋慈却又叫了一声“慢着”。王勇回头看时,见宋慈又已经屈下身子,蹲在虎尸旁边的一株树前,仔细观察着什么。 萧景,周辕,也顺着宋慈的目光,凑近去看,终于在树身上发现了一个锥形的小孔。 “这树中过箭。”萧景道。 宋慈道:“四年前老松岭闹起虎灾以来,便没人再敢进山,那么这箭痕又是谁留在这树上的?” 萧景道:“那只能是当年奉命上山捕虎的张凌汉,沈忠和卫扬了,想必是他们在这一带打过猎,而箭头射偏了,其中一枚箭就射在这树上了。” 宋慈点点头,觉得萧景分析无误,正要起身离开,而又似乎想起什么,一下子愣住了,就像当年的张凌汉一样,宋慈看着那树上的箭痕,一动不动地发起呆来…… 第二十二章 千里追凶 田文骧带着一帮衙役爬上老松岭,并来到王勇等人所住的茅舍之前时,宋慈已在茅舍前简单地用过午饭了。 老虎的尸体就摆放在茅舍前的空地上,尸体边是它那血淋淋的断掌。 田文骧一会儿看看这只断掌,一会儿看看冯天麟,想像着山上的这场激战,是何等的气壮山河。但看冯天麟一派气定神闲,而毫发无伤,又由衷地感到惊异,不免又对冯天麟的武功,好一番赞叹。 “田大人不妨将此恶虎抬下山去,让百姓知道老松岭的虎患已经解除,官府已为百姓们报仇雪恨,而百姓们也可重上老松岭砍柴采药了。”宋慈对田文骧道。 田知县回道:“归善县民,苦此恶虎多年,而宋大人一来,两日之内,虎患便被平定,宋大人真乃一方百姓之福星啊。下官这就着人将此虎抬下山去,并拟定公告,发布全县。” 宋慈道:“虎患平定之后,宋某恐怕还得在县衙多住几日,以查归善县往年刑狱。” 宋慈这一长住的理由,也可谓顺理成章,不露痕迹, 作为一路提刑,他本有巡查各地刑狱之职,那么在虎患平定之后,仍住在县衙不走,于情于理,就说得通了。 而在县衙住下来后,宋慈也便按照计划,派出萧景与冯天麟,暗中调查起刘仁昌来。 萧、冯二人是在惠州知州谭放的助力之下,轻松查到刘仁昌四年前的任职状况的,据谭知州所言,刘仁昌在任归善县知县之前,担任的是福建路漳浦县知县一职。 萧景一听到漳浦县这个地名,眼睛就为之一亮。他知道漳浦县是与广南东路相交的,而且它与惠州,也不过只隔了一个潮州而已,那么如果“荣德祥”这个马戏班子,果真是漳浦县的,则“荣德祥”的老虎走失,是很有可能翻过潮州,抵达惠州,并最终来到归善县的老松岭的…… 想到这儿,萧景心中已有一定把握,便又问谭知州道:“谭大人,不知前任通判俞孟坚,调到何处去了?” 谭知州道:“俞大人已赴江南西路,任赣州通判去了,至今已两年多了。” 萧景暗中记下,便别过谭知州,从州衙出来了。 冯天麟问萧景何去何从?萧景道:“先回县衙,向宋大人汇报方才之见闻,再听大人安排行事。” 于是萧,冯二人这就回了归善县衙,将惠州衙门里的见闻跟宋慈说了。宋慈认为,萧,冯二人必须尽快赶往福建路漳浦县,去进行调查,但在这之前,他们还须带上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萧景问。 宋慈道:“四年前,当有人死在张凌汉,卫扬他们所布设的陷阱之中时,刘仁昌曾经将死者的画像遍贴于归善城中,装模作样地发布过认尸通告。 宋某以为,那名死者,正是‘荣德祥’马戏班子的班头,而‘荣德祥’这个马戏班子,也一定在刘仁昌曾经任职过的漳浦县境内。 你们此去漳浦,除了带上虎颈上解下来的牛皮项圈之外,当随身带上那死者的画像,以确定陷阱中的死者,正是‘荣德祥’的班头。 另外,你们还要确定,‘荣德祥’的班头在幼虎走失之后,是否曾向当地的漳浦县衙报过案。只要报过案,漳浦县衙就有记录,而当时漳浦县的知县是刘仁昌,那么如此一来,就可以证明刘仁昌他是知情者,他是认识‘荣德祥’的班头的,而他当年假装不认识陷阱中的死者,而发布认尸通告,就完全是在逢场作戏了。” 萧景,冯天麟见宋慈已经将后续之事,布置得层次井然,他们又哪里有什么异议,只等宋慈从田文骧手中,要来当年那死者的画像,他们将画像一接,便别过宋慈,径往福建路漳浦县去了。 漳浦县紧邻广南东路,其知县何斌,对于广南东路提刑官宋慈之大名,亦是如雷贯耳,因此,对于萧景与冯天麟的到来,也给予了热情的招待,并表示会全力配合萧,冯二人的调查。 萧景先谢过何知县的殷勤,转而便向何知县提出请求,说是想看看漳浦县端平元年前后的报案记录。何知县认为这是小事一桩,很快便让县丞找来了相关卷宗,恭请萧景查阅。 不久,当萧景翻到端平元年七月份的报案记录时,纸上那醒目的“荣德祥”三个字,便一下子跳入萧景眼中而来。 据卷宗记载,端平元年七月初三,早上辰时三刻,漳浦县南溪乡上岗村马戏班子“荣德祥”的班头贺荣德来报,七月初二亥时至七月初三卯时之间,“荣德祥”走失一岁大幼虎一只,此虎毛色黄黑相间,颈戴牛皮项圈一只,项圈系有两寸长,一寸半宽,方形铜牌一枚,上书“荣德祥”三个隶书小字…… 下面是时任漳浦县知县刘仁昌所记的办案经过,据卷宗所示,刘仁昌在接报后,十分重视,亲自带领衙役赶赴南溪乡进行调查。当时,刘仁昌也是刚刚调任漳浦县知县不久,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所以他亲力亲为,不惜冒着酷暑,带人在南溪乡的崇山峻岭间搜寻。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