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幕反复夸奖,刘义庆帝王的喜爱和民间的民心都有了,可谓是名利双收。 他们不如也好好修书,得不到权,有名有利这辈子也就不愁了。 就算自己不会写,召集门客修书不就够了——那刘义庆也不是自己写! 【其次就是中晚唐,安史之乱之后,时局动荡,对朝政无力的人们开始寄希望于神仙鬼怪,民间极为流行迷信神鬼,在这个氛围下甚至有一种说法,中晚唐与日本的平安时代一样,是人鬼共存的时代。】 【当然,这并不是真实的,与其说是人鬼共存,不如说是心里有鬼的人太多。】 【中晚唐也是一个志怪小说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也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浅井了意的《狗张子》翻案于唐朝牛僧儒《玄怪录》中的《裴湛》,都贺庭钟的《繁野话》和大江匡房的《狐媚记》里的狐妖灵感来源于唐朝沈既济写得传奇《任氏传》。】 【沈既济的《任氏传》是华夏文学史上最早借狐仙写人、写现实生活的作品。文章描写一个由狐狸幻化的女子任氏忠于爱情、不畏□□的故事,一反以往狐妖鬼魅害人的传统观念,塑造了一个聪明美丽、坚贞多情的狐精形象,流传到日本后,此后日本的狐妖都开始叫“任氏”。】 【沈既济还有一个传奇更广为流传,《枕中记》,说它启发的后世戏曲大家可能更熟悉,元朝马致远的《黄粱梦》和明朝汤显祖的《邯郸记》,都取材于《枕中记》。】 唐德宗快速看向台下跪着的沈既济,而正因为曾经举荐过沈既济的宰相杨炎被贬赐死,沈既济同样遭受了贬官,正在听着唐德宗的宣判。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天幕夸起了沈既济的作品,作为史馆修撰,这本就是沈既济应该有的文才。 唐德宗皱了皱眉,天幕怎么总跟自己作对,上次要杖打李冶,因为天幕的插手不得不放了李冶,现在难不成又要放了沈既济? 那自己的帝王威严何在! 李适有些不情不愿,但是与沈既济交好的官员迅速跪倒,一开口就是恭维: “恭喜陛下!” 李适不悦道:“何喜之有?” 大臣:“这些人才都是陛下所治,这足以说明陛下是仁君,是太宗之后,才能海纳百川,吸引如此多的人才!” 李适心情好了许多。 他最崇拜太宗老祖宗,最喜欢别人称他为“小太宗”,大臣这马屁可谓是拍到了他的心头。 天幕这不是与他作对,是慧眼识珠,发现了他麾下的人才,发现了他这个“小太宗”。 这么一想,李适也看沈既济顺眼许多:“罢了,你既然擅长文道,就官复原职,好好修书,好好写书。” 差点被贬到地方上的沈既济感激拜倒:“谢陛下!陛下大德,臣定不负所望!” 【同时,正是从唐朝时期开始,人鬼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转变。】 【在魏晋时期,人鬼关系是对立的,比如《搜神记》,鬼怪的结局主要是被杀。而到了唐朝,人鬼开始谈恋爱。最重要的是,女鬼的形象已经彻底完成人形化,变成了漂亮的女鬼,而且有了各种“人性”,比如也会督促丈夫求官。嗯,很符合大唐文人的风气。】 一群大唐文人齐齐笑出声。 “谁不想当官。” “谁不喜欢美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嗯,窈窕女鬼,君子亦可逑~” 【学术界一般认为《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更早时就已经传入日本,奈良时代就是华夏的唐朝时代,这一时期唐朝和唐以前的许多汉书流入日本,对日本的鬼怪文化有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的平安时代,对应华夏的唐末、五代和宋朝时期,被认为是人妖共存的时代,衍生了最早的关于“百鬼夜行”的传说。“百鬼夜行”一词的正式表述最早出现在日本《宇治拾遗物语》中。但与之相关的追傩习俗却源于华夏的方相氏。】 “方相氏?这不是周礼所设夏官司马下设的一种官职吗?”刘彻奇怪道。 “方相氏也是上古时人们信仰的能驱疫避邪的神。”东方朔正想着在刘彻面前刷好感,连忙引经据典地解释,“《周礼》中有相关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 刘彻顿时想起来,汉朝也有傩舞,只是形式与唐时期的很不一样,更注重祭祀的仪式感,少娱乐性。 在大唐,上到帝王下到平民都对方相氏和大傩非常熟悉,这一时期的“驱傩”,是一场大游行,非常兴盛,从京城到地方都有,最前方领队的就是方相氏。 . 在某个地方上,一场声势浩大的驱傩正在举行,围观的平民激动地看着。 最前方领队的是方相氏,他们头上戴着由黄金铸成的有四只眼的面具,身披熊皮,上身穿玄衣而下著朱裳,左手持戈,右手扬盾。身后队仗之人赤发白衣装扮成各种鬼怪模样。方相氏引百鬼行走,驱逐百鬼。 当天幕恰好放出日本的“百鬼夜行”,一个被父顶在肩膀上的小孩指着天幕大声喊:“耶耶,傩!傩!” 他的父亲抬头看看日本的百鬼夜行,再看看唐朝的驱傩,一拍儿子的屁股:“没错,这不就是大唐的驱傩吗!” 【日本的相扑几乎是照搬大唐相扑,百鬼夜行据说也是。】 【传说当时日本而来的遣唐使,在大唐第一次看到驱傩,见到方相氏衣着举止怪异,面具,身后又跟着众多鬼怪,就认为他是百鬼头目,所以称之为“百鬼夜行”,后来统指所有的日本妖怪。】 【到日本江户时代,也就是华夏的明末到晚清时期,日本人以《山海经》为底本加以描摹施以色彩的《怪奇鸟兽图卷》出版,绘有怪奇鸟兽76种。】 【此后,著名浮世绘妖怪绘师鳥山石燕顷其一生,绘著《画図百鬼夜行全画集》,该书收录了207种妖怪,卷□□出现207种妖怪,正式确立了今日大家所见日本妖怪谱系,因此被誉为日本的“山海经”。】
第162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23 【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中,许多百鬼都来源于华夏。】 李世民是叹为观止。 “这日本,真是什么都能抄大唐的,还能抄了之后改成自己的,真是佩服。他们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吗?” 连鬼怪文化都抄袭,这种鬼故事不是父母为了吓孩子随口一说、文人为了影射某个官员以鬼叙事一写,就出来了吗? 鬼怪不自己想还得抄大唐的??? 【比如《画図百鬼夜行上篇·阴》开篇就有关于木魅的绘述: “木魅,木中精怪也。”】 【木魅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华夏的《说文解字》:“魅,老物精也。”】 【唐代诗鬼李贺曾写过一首《神弦曲》,诗中说“百年老鸮成木魅”,白话可译为:百年老鸮鸟幻化成了精怪。】 李贺:“……” 他好像知道后世人为什么称呼自己为“诗鬼”了。 【木魅在日本可归为付丧神。“付丧”是指老旧的物件因不再使用而被魂灵附着变成了妖怪。比如涂佛、灯笼鬼、骨伞、木魅等。无论是名称还是成精方式都与华夏的“魅”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现今日本传承的妖怪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付丧神。】 【如,“白容裔”是破旧的抹布年久化成的妖怪;“暮露团”是旧和服化成的妖怪;“云外镜”是镜子历经百年后化而成的妖怪。还有“瓶长”是祭祀用的酒瓶和花瓶化成的妖怪。】 【“瓶长”是日本古代祭祀时用来装米糠酱的瓶子,相传长长的瓶子装满了米糠酱就是装满了长久的福气,可以用来祈福。可随着时代发展,各种祭祀仪式逐渐消失,这种瓶子也被人遗忘了,就化成了付丧神。】 “这不就是物老成精吗,还叫什么付丧神,说得好像不是华夏的东西一样。”清朝,纪晓岚听着所谓的“付丧神”恍然大悟。 他的作品里也有类似的,什么擀面杖年老成精,门栓年老成精,都是因为年岁太久但是不再使用化为妖怪。 而这些妖怪在华夏自古以来的精怪中非常常见。 《崆峒问答》曰:“人之假造为妖,物之性灵为精,人魂不散为鬼。天地乖气,忽有非常为怪,神灵不正为邪,人心癫迷为魔,偏向异端为外道。”又曰:“妖则去其人。”其意在于妖是由人造或者人化成的,而是我们说畜生植物是成精,而怪指的是异物。 在华夏古代典籍的定义中,植物、动物生了灵就是成“精”,物品生了灵就是成“怪”,所谓的付丧神,在纪晓岚眼中,都是“怪”。 【日本鬼神文化中有大量的付丧神也与时代背景有关系。日本因为地理环境,比较依赖海外贸易,海外运来大量外来物品,抢占了日本国内的市场。老一辈的日本人因为物资匮乏非常爱惜物品,因此借着付丧神的概念来提醒年轻人爱惜物品,这也形成了日本的“惜物”文化。】 赵光义对日本人的这种作法非常欣赏:“名义上是写鬼,实际上都是写人。哪怕是鬼怪故事,本身也应该起到教化作用。” 就像他让人修《太平广记》,也收录了大量的神仙志怪故事,但并不是因为自己喜好,是为了教化之功。 比起枯燥的教学故事,神仙志怪的教化故事听起来有意思多了,所谓寓教于乐,不正是如此? 赵光义摇头晃脑,欣赏着面前刚刚成型的《太平广记》非常得意。 天幕肯定要夸他,这本书集宋和宋以前的唐传奇、魏晋志怪小说于大成,若不是这本书,多少故事都失传了。 【日本的鬼怪文化不止是受到大唐影响,还有唐时以前的,比如汉朝。】 【“怪哉”是华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虫,最初在汉朝的《东方朔传》有记录。】 【宋朝《太平广记》汇总了许多古代典籍,其中就包括《东方朔传》。文中记载:“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是怨气所化,入酒可溶。”这也就是华夏“怪哉”最早的记录。传到日本后,鸟山石燕在《今昔百鬼拾遗》中仿照“怪哉”创造了“否哉”。】 “怨气所化,入酒可溶?”刘彻阴森森看着东方朔:“朕幸甘泉宫时有见到这怪哉虫子?既然你说有,那就给朕找来看看。” 东方朔:“……” 这让他去哪里找,就算真找到了,也不敢真下酒服用啊。 【在世界许多国家有迹可循的妖怪,最出名的要数飞头蛮。】 【关于飞头蛮的传说,最早源于晋代《搜神记》卷十二:“秦时,南方有‘落头民’,其头能飞。其种人部有祭祀,号曰‘虫落’,故因取名焉。”】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85 首页 上一页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