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中是有怒气在翻腾的,他没想到,自己兢兢业业做皇帝,总是挨魏征等人的骂,本就是想给后世子孙们做个榜样,让他们多纳贤才,广开言路,多听听各路的想法和意思,没想到李隆基这曾孙子,不仅没看到自己这个榜样,反而越发往偏听偏信的路子上走了。 听到李林甫建议让外族当节度使掌兵权,李世民带兵那么多年,顿时对天幕提过的“藩镇割据”一事,醍醐灌顶了,全都明白了。 李世民没想到,自己作为祖宗,身体力行地强调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结果大唐还是倒在了偏宠偏信这个事儿上。 李世民真是感觉一口老血涌了上来,恨不得能抓住李隆基那孙子,给他狠狠地来几下,醒醒脑子。 【李林甫就是这样凭着一张巧嘴,上下搬弄是非,就在朝堂翻云覆雨,最后成了只手遮天的人物。口蜜腹剑这个形容,就是为李林甫而生的。而被李林甫打压和戕害的能臣贤才,不知凡几。据说李隆基因为得意于自己治下的盛世,便生出了要网罗天下英才的豪气,命李林甫去开科考,吸纳贤才。李林甫十分担心,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别人,会被李隆基冷落嫌弃,于是他亲自主持了一次科考,但却一个人都没录用,然后转身告诉李隆基,这是因为,天下英才尽都在朝中了,民间已经没有了什么贤才,引得李隆基十分高兴。可事实上,这次参加考试的有杜甫、高适、元结等才子,都有千古名篇流传于世的。李林甫竟然敢说,这些人不是贤才?】 【杜甫这个倒霉孩子,本就是个悲观主义者,遇上李林甫这等大奸臣主持考试,没被录取回去肯定要emo了,估计还得自我怀疑实力不行,哪里能想到是因为李林甫这样的骚操作呢?】 【李林甫在朝中大肆打压贤才,甚至还敢针对太子,李隆基对此真的毫不知情么?应该不是的,至少李林甫频频针对太子,总是往太子头上扣谋反篡位的帽子一事,李隆基应该是清楚的,而且也很清楚就是李林甫在其中故意捣鬼。可李隆基不仅不主持公道,反而趁机压制太子,稳固帝位,也是令人感叹其昏庸。】
第117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18) 朱元璋感叹道:“这帝王家父子有了嫌隙,就是给小人有空子可以钻了。” 朱元璋爱儿子,有点像民间百姓疼爱孩子,并不觉得皇位被抢有什么问题,反正家业都是要给这孩子的,何必防得那么厉害? 刘彻和玄烨,也都领悟到了这一层,都说帝王家的亲情,掺杂了太多权势与利益,所以十分复杂,有时候父子不像父子,夫妻不像夫妻。可造成这样的原因,真的仅仅是权势问题吗?要知道在民间,也有家贫却兄弟阋于墙,为了几个豁口碗、漏水的破屋吵得面红耳赤,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 刘彻放下手中空空的酒杯,往后仰倒,李隆基对两任太子的态度,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与太子的事。太子李瑛与太子李亨,都没什么过错,甚至品行学识都不错,但都因为李隆基疑心重而打压,这和刘据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 刚开始,刘彻还觉得,刘据与李瑛、李亨二人是不同的,可转念想想,唐也属于后世,自己也不了解唐的情况,又如何得知李隆基不是和自己一样,忌惮太子身后有什么势力? 这是刘彻第一次,决心跳出自己以往常有的思维框架,来看待和思考自己与太子的关系一事,希望以更客观的角度来度量太子刘据这人。 玄烨也两眼放空,回忆着太子自出生以来,这四十年来的事。 早年太子胤礽是个聪明又乖巧的孩子,总是让他开心又骄傲,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逐渐变了。 玄烨想探索出来,到底是哪一件事,表明太子变了,可是他发现,根本很难确定。太子胤礽就是那样,让他慢慢地觉得越来越陌生。 【李隆基对李林甫和李亨的态度,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对李林甫是绝对信任,对李亨却是怎么都不相信。李亨这个太子当得,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日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仅是在朝堂上,李隆基不许太子李亨培养一点自己的势力,连苗头都不许有,比如王忠嗣,日常生活中,也是小心翼翼。据记载,有一次李亨在伺候李隆基用膳,其中有一道羊肉,李亨用刀片了以后,刀被羊肉油脂肉末弄脏了,李亨就用饼将刀擦干净了。结果李隆基看到这一幕就很不高兴,李亨赶紧把擦了刀的饼吃掉了,李隆基才满意。】 【放在别家,别说是孩子给自己片羊肉做卷饼,就是仆人在一旁伺候,谁又会在意刀上的油脂肉末蹭到了饼上一事?李亨身为太子,却连这样的细节也要注意,说明他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注意察言观色,否则李隆基不知何时就要拿了他的错处,对他下手。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的,估计都能疯掉。】 【李隆基对李亨的态度,与对杨贵妃的态度,完全是两个极端,这也是主播个人不能理解的地方,难道仅仅是因为,杨贵妃不能威胁到他的帝位,甚至是彰显他权力与荣华富贵的摆件,而李亨对他的帝位有威胁么?总之,主播觉得,李隆基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十分不正常,可能越到晚年,越觉得精力与精神不济的时候,越发留恋权势,越发嫉妒不满年轻一辈的精神勃发与充满希望的未来?】 一句话,令几个帝王都沉默了,因为他们都处在一个高龄阶段,赵匡胤和朱元璋更是明白,自己的寿数只有几年了。 天幕最后的话,确实戳中了每一个帝王的痛处。 嬴政虽已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大秦,可他胸中还有一个极为宏大的愿景想要实现,还有许多事想要做,所以他追求长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将心中规划的事,一一实现,他为的不是自己,而是为天下生民。 根据天幕的讲解,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能实现的,只是需要时间,这让他越发想要长寿了。 刘彻看了看自己有些老朽的身体,摸了摸有些斑白的头发,苦笑了起来。 此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天幕所说的,都是真的,是他想起来就有些恐慌和不愿面对的事。他嫉妒刘据吗?或许吧,不仅因为刘据年轻,还有许许多多的原因,刘彻自己一时之间也分辨不清楚。 如今刘彻已经高龄,之前天幕又说他“晚年昏庸乱政”,再加上李隆基与太子的事对照着,让本来颇为骄傲的刘彻,突然有点自我怀疑了起来。 赵家父子听着天幕对李隆基的评说,心思各异,赵德芳抖了抖身子说:“玄宗为何这样亲疏不分呢?” 在年龄不大的赵德芳心中,家里人才是最值得自己倚重和信赖的。 听到赵德芳这样问,赵德昭反而松了口气,这说明在赵德芳心中,父亲和哥哥,都是更值得信任的人。 “天幕说了,李隆基贪恋权势。而太子李亨,是最有资格取代他的人。” 赵德芳想了想,道:“可是如果李隆基不点头,李亨也不能继位啊。李隆基为何那么怕太子呢?” 赵德昭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就听到赵匡胤道:“因为李隆基不再年轻了,而且他自己也是靠政变上位的。” 赵德芳还有点琢磨不明白,赵德昭却是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看着亲爹有些感叹,又有些了悟的神情,赵德昭知道,赵匡胤也是想到了自己。他大动作收拢兵权,和李隆基担心太子发动政变上位一样,害怕别人学自己。 而不再年轻,说明失却了锐气了,不想再一往直前地猛冲了,只想守成。 赵德昭突然觉得,当了皇帝的父亲,其实也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和遥不可及,他也是有平常人一面的。此时的赵德昭,终于褪去了父亲被皇权与地位笼罩的样子,看到了他身为人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这样的父亲,不仅不让他觉得不好,反而觉得真实,觉得亲近。 朱元璋也在教育朱棣:“对待儿子,特别是高炽,好是一方面,但也得下得了狠心。李隆基这便是下得了狠心,却用错了地方,让父子间冷了心。” 朱棣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自己亲爹比自己会教儿子,毕竟大哥朱标那般出色优秀,所以乖乖洗耳恭听。 说起朱标的事,朱元璋突然发现,自己与朱标这个儿子的回忆颇多,可对朱棣兄弟几个,温情的回忆就少了不少,说着说着,突然涌现出了一些对儿子的愧疚之情来。 “你莫要学我,待几个孩子差别太大。”朱元璋突然转了口风道。 朱棣忙跪下:“父皇千万不可这般说。大哥是太子,肩负家国重任,理应得到父皇最多的教导和宠爱。” 毕竟大哥是真值得。 朱元璋让他站起来,只道:“你记住我的话便是,有些事真错了,当皇帝的也得认错。你们大哥很好,你们也很不错。你们兄弟只见没有生嫌隙,是你们很好,是好孩子,与我这个当父亲的做得不对,没有关系。” 朱棣这才站起来,道:“儿臣谨记父亲教诲。” 朱棣自己儿子不多,还夭折了两个,要平衡起来倒是不难。 就对太子与皇帝的父子情这件事上,大明父子还是笑傲帝王群的。 李世民本也奇怪,李隆基为何一心偏宠外人,对李瑛李亨这些个亲儿子,却那般残酷冷血,当他将李隆基与赵构朱祁镇等人对比时,就觉得是因为李隆基实际与赵构朱祁镇一样,爱皇位爱权势爱自己,一切都只凭自己的喜好来,所以才会这般荒唐。 高力士站在身后,内心翻涌沸腾,很想说点什么,辩解一下,可是天幕所说的都是真的。 对于李林甫,高力士虽从他那里得了一些好处,却也知道,这是个不能轻易得罪的小人,在这些年里,他也尽自己的所能,护着太子李亨,以免李瑛的悲剧重演,造成朝局动荡。 只是,对李林甫的那些所作所为,高力士知道的并不比皇帝多多少,李林甫背地里残害忠良、排挤贤才的事,他听得也是目瞪口呆的。 高力士本以为皇帝会问问他,结果皇帝根本没出声。 李世民没想过跟高力士求证什么,李隆基不知道的事,高力士并不能知道多少,重点是,李林甫的小人本质,李隆基并非不知道,对李林甫特意针对打压太子一事,李隆基也十分清楚,可他不仅没护着太子,反而有些乐见其成,这令李世民十分愤怒。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