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见他瘪着嘴,又忍不住大手在他头上使劲揉了揉,道:“有些事须得较真,但有些事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重要的是,你得知晓,你做此事的目的是为何。” 不及赵德芳一脸受教,赵德昭也若有所悟。 朱棣叹道:“哥舒翰……确实是可惜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哥舒翰可惜,我大明将士一样可惜。” 天幕真是会哪壶不开提哪壶,讲宋的时候不忘嘴他们大明,讲唐的时候还要嘴大明,让朱元璋心里可十分不好受。 朱棣呃了一声,看来土木堡之变不仅在他们父子这里过不去了,在天幕那里也过不去了。 “父皇,看来这昏庸之事,非年老才有,年轻的也会昏庸。” 朱元璋哼了一声:“那是自然。我都不晓得,朱家是怎么生出朱祁镇那个狗东西的,若非查了后宫记录,确定是朱瞻基与孙氏生的,我都要怀疑是不是抱养的。” 老朱心理上还是难以接受自家会生出那么个东西来。 朱棣赔笑,毕竟那是他曾孙,做祖宗的好像也得担一些责。 看朱棣的表情,朱元璋知道提那不肖子孙,会让儿子过意不去,便转而道:“皇帝昏庸,哪里分年轻不年轻的,即便是有许多皇帝老年昏庸,也还有许多皇帝英明了一世呢!” 朱棣点头:“父皇所言极是。” 朱元璋也很想老朱家的江山,能千秋万代,但按照天幕所说,有历史发展方向,或许没有皇帝就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既然如此,何必老想着江山是自家的,应该想如何教子孙当好皇帝才是。 至于老朱家能不能沾光,子孙后代能不能过上锦绣福贵的日子,都看子孙们有没有那个命。他这个老祖只负责打下江山,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份荣华富贵,就看子孙有没有那个本事和运气了。 朱元璋心中想开了,反而轻松了不少。 玄烨看安禄山攻打潼关,也不期然想起了当初秦军入山海关。由哥舒翰、于谦、岳飞这类人对比着,难怪汉人要骂死吴三桂,确实是汉人的叛徒啊。 满人虽如愿以偿入关,但也像安禄山一样,虽拿下了洛阳,拿下了长安,还称了帝,世人不认,史书上他依旧是个叛乱的反将,就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 玄烨突然涌现出了一些无力感,他们满人如今是坐稳了江山,可后面害得整个华夏都陷入被外人入侵的苦难,背上骂名也实属活该。可那样的事,是可以改变的么?玄烨的眉头皱死了。 【潼关之败,与土木堡之变的相似之处有许多,首先都是抗击外族的防御之战,安禄山虽为唐将,可他部下不少都是少数部落的兵,从成分上来讲,他就是外族,而且他这次叛乱与黄巢起义等农民起义与战争的性质很不一样;第二就是失败的责任全在当时的皇帝,都怪他们一意孤行瞎指挥,罔顾事实任性干;第三就是都对当朝局势有着重大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是公认的,而潼关之败则是安史之乱的重要节点,潼关守住了,安禄山进不了长安,唐朝乱不了那么久,对整个国家的影响不会那么大。而土木堡之变前面也说过,是大明上升国运被打断的节点,大明若不是有于谦力挽狂澜,后面政局好一点就是变成大唐后期,那被人们遗忘的一百多年,差一点就直接变南宋了。】 【将李隆基与朱祁镇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二人也很有些相似之处,比如一意孤行,比如听信谗言。朱祁镇要是听了大臣的,不搞什么御驾亲征,早早进入关内,被俘的概率就很小了,而李隆基如果听了郭子仪、李光弼的战略建议,守住潼关,然后直取叛军老巢,安禄山叛乱估计一两年就能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自己也不用疯狂逃窜了。都是明明有更优解,偏偏选择了最坏的那个打法,不仅自己遭罪,还连累二十万大军送命。】 【这二人都不惜自己亲身示范,皇帝犯蠢的时候,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与错误。土木堡之变与潼关之败,都是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案例,都因为皇帝错误预估形势,导致人地两失,战争情况急转直下。】 【后续大家也有些了解了,大唐都城长安失陷,李隆基拖家带口往西南逃窜,犹如丧家之犬;而朱祁镇自己则被俘,都城也成了敌人的目标,幸好有个于谦守住了。安禄山叛变,虽然引起了大唐其他文武大臣的反对,但他提出的口号确实是赢得了人心,在路上,就发生了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马嵬驿之变,杨贵妃被勒死,杨国忠也被乱刀砍死,天宝年唐朝第一煊赫的家族,就这么被杀了个人头滚滚,一夕覆灭。】 【路上的哗变,体现了那时的人对杨家的憎恶与恨意,都将杨国忠与杨玉环当做了罪魁祸首。但这两人,没有李隆基的捧场与提携,又如何能达到那种祸国殃民的地步呢?前面我就说过,杨玉环是十分悲剧的,看似过着富丽堂皇的日子,可生死关头,李隆基依旧弃她而去,任由兵卒将她杀死。而李隆基做的,顶多是转过头不去看而已。假若杨玉环没被李隆基看中,依旧做着寿王妃,安安生生与寿王过着小日子,哪怕寿王当不了皇帝,她也当不了皇后,但也不用背负一个红颜祸水,媚上惑主的罪名,更不用在37岁这个年纪,就死的那样不体面。】
第123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24) 讲到这里,李世民再次一回到了朱元璋听天幕讲土木堡之变时的心情,作为战场上拼杀出来的皇帝,李世民不仅看不得这种犯蠢的事,更看不得将士们枉送性命。 尽管哥舒翰手下的二十万兵马,是临战前募兵来的,可也都是大唐的男儿,是为大唐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这又让李世民想起了以前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同袍,眼泪又忍不住出来了。 就在李世民垂泪之时,只听到身后一声轻唤:“三郎!” 李世民浑身一抖,眼泪顿时收了回去,扭过头一看,就看到一个风华绝代的美人站在不远处。 李世民收了眼泪,脸色板正严肃道:“你怎么来了?” 杨贵妃正要上前,被李世民伸手阻拦:“你就站在原处,别靠近朕。” 杨贵妃顿时一脸吃惊:“三郎,你为何如此疏远我?可是我做错了什么?” 美人泫然欲泣,确实让人心碎,若是原身李隆基,恐怕早已经将杨贵妃搂进怀里轻言细语安抚,但李世民可做不出这等事。扒灰给他造成的冲击,还没完全散去,杨贵妃再美,他也做不出对曾孙贵妃下手的事。 李世民:…… 清了清嗓子后,李世民道:“天幕所言之事,你也听到了罢?朕需要时间冷静。” 杨贵妃稍稍转头看了看天幕,又看向李世民:“可……可我不曾想让三郎误了国事。” 李世民属实有些摸不着头脑,这贵妃到底想说什么。 杨贵妃心里是乱的很,天幕说安禄山会叛乱,她自己会死在马嵬坡,确实令她大受惊吓,不知道该不该信。可是她一时之间又不知道该找谁问这事,不知该和谁求个心安,便来找皇帝了,结果皇帝又如此疏远,仿佛完全信了天幕的话,杨贵妃心中更乱更难受了。 就在这时,高力士也急匆匆赶来,身后跟着几个浑身珠光宝气的美人与一个男子,远远地就能听见她们在嚷嚷: “圣人要关咱们?我可不信!” “就是!咱们要亲自去问问清楚!” “高力士你假传圣旨,今天就是你死期了!” …… 李世民顿觉一阵厌烦嫌恶,说了不让杨氏姐妹和杨国忠来自己跟前,怎么还是舞到跟前来了? 高力士忙跪下跟皇帝请罪,李世民面色沉沉道:“拦住他们!不准靠近朕!” 高力士一惊,忙爬起来,转身拦住后面几个人,又叫其他内侍来帮忙。 亲耳听到皇帝下了这样的令,杨家几人都大吃一惊,顿时又哭又闹了起来,特别是其中的虢国夫人,仗着自己平时最得皇帝的脸,甚至直接想冲过来,扑到皇帝身上。幸好高力士眼疾手快,一个挺身而出,虢国夫人才一头扑到了高力士怀里,众人齐齐摔倒在地。 李世民看着几个浑身锦绣朱钗玉饰的人,滚做了一团,毫无礼仪,毫无形象,心中越发厌恶嫌弃,一怒之下,直接拔出了侍卫的佩剑,“砰”地一声,将眼前的桌子劈成了好几块:“谁再毫无体统,御前失仪,朕此剑便要好好立立规矩!” 所有的人吓一大跳,全都噗通跪了一片,连杨贵妃也跪在了一旁,脸上满是惊愕与惊吓。 杨氏姐妹虽然跪了,但是跪得歪歪扭扭的,甚至这时还不忘歪着头扭着身子,一副扭扭捏捏想要勾人的样子。 李世民冷哼一声,手中的剑直刺而出,在尖叫声中插入发髻,将最喜欢出头的虢国夫人的头发直接挑散,头发也削去了一大片,变成了一个阴阳头。 虢国夫人只感觉头皮一凉,还以为自己被削了头盖骨,顿时尖叫起来,然后晕了过去。 李世民挽了一个漂亮的剑花,利落地将剑插*回了剑鞘,语调没什么波澜,但语气森冷无比:“这便是今日的礼仪第一课,若还不能学到什么,朕不吝教你们第二堂课!” 不仅杨氏姐妹花容失色,连杨国忠也浑身抖得像筛子一样。 虽然他构陷了不少人,害得不少人丢了性命,甚至亲手杀过人,可是当他自己的小命捏在了别人手里的时候,他依旧像老鼠一样胆小。 杨家人震惊,高力士也震惊,皇帝虽会武,骑马射箭等都还不错,可皇帝因为上了年纪,已经许久做那些事了,今日出手却是如此干脆利落,简直……简直是数一数二的剑客一样! 皇帝和以前变化也太大了吧?! 见几个人瘫软成了泥,李世民也懒得看他们了,对高力士道:“将她们三人和杨国忠都关起来,关牢里去,将贵妃娘娘送回她的宫里。” 高力士忙起身领命:“是!大家!” 高力士转身看了看几个瘫坐在地上的人,微微摇了摇头,自己好心好意提醒过了,几个人就是不听,还以为自己在中间传假消息,现在听到皇帝亲口说了,才死心是吧?这么闹了一场,让皇帝心中更不愉快了,吃亏的不还是他们自己?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