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叛军,每到一处就烧杀劫掠,杀人取乐,这等人怎么可能会得民心?又怎么可能坐稳天下?他们的作为不就和宋时,南下的金人相似么?不把普通老百姓的当然,甚至只当两脚羊。 回望历史,朱元璋确实感觉到,要坐稳这天下,名正言顺很重要,民心也重要,否则秦隋不会二世而亡。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想起了于谦与岳飞二人,在用兵打仗时,都十分倚赖民间之力,因而一人以文臣之身打赢了决定大明生死的京师保卫战,一人打出了百人胜金人数万骑兵的胜绩。 朱棣倒是有些想法,可是想来想去,好像都是史书上他人的想法。 在听到安禄山竟然敢称帝的时候,高力士更是绝望了,没想到先前看起来十分听话谄媚的安禄山,胆子那么大,野心也那么大。 可是高力士偷偷觑皇帝的反应,却见皇帝依旧平静得出奇。 高力士心中十分惊讶,皇帝刚刚还哭了,为何到了有人叛乱时,他反而镇静了?难道不信安禄山会反? 高力士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总感觉不是皇帝信不信的问题,而是皇帝似乎变化极大,和先前极为不同了。 高力士跟在皇帝身边这么多年,对皇帝的一举一动,一个小小的脸色,都十分清楚,可看天幕以来,皇帝处处的反应都与他想象中的不一样。 他心中的疑虑越来越大了。 李世民确实没什么情绪波动,天幕前头讲了那么多李隆基昏庸偏信的事,标题也说了,李隆基是葬送大唐国运的人,会起狼烟不是正常的么?所以李世民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只是他心中恨的,不是安禄山这等野心勃勃的外族人,恨的是李隆基这个被酒色音律弄坏了脑子的曾孙子。 别人或许会哭自家的江山,就这么败下去了,可李世民哭的,大多是触动他私人情绪的事情,遇到此等军政大事,他反而颇为冷静。 正当主仆二人各自揣着心思的时候,一个小内侍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要给高力士说什么,李世民道:“有什么事,直接给朕说罢!” 小内侍忙跪下回话:“拜见大家!回大家的话,是传旨的公公在路上就遇见了三位国夫人和杨相一行,听说大家下了不让打扰的旨意,几人不信,正朝着宫里赶来,似要强闯宫门,小的来请示大家,要如何招待几位?” 毕竟杨家人是皇帝跟前的红人,还是红了好些年头的,得罪了哪一方都是他们下面的人吃亏。 李世民冷笑了一声:“连朕的旨意都不管用了?高力士,你亲自带禁卫军,将他们四人看押起来!既然这么想进宫,那就让他们长长久久的住着罢!” 高力士猛地一惊,不敢多问什么,嘴比脑子更快地应了下来。 而回话的小内侍,整个人都懵了,不知道皇帝这态度是怎么回事。 高力士示意小内侍起身,跟着自己离开,待走得远了,小内侍才长长地出了口气,忙请教道:“公公,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高力士甩了甩拂尘,语气中颇为感叹道:“这天啊,要变咯!我这就要去禁卫军那边调人了,你先去忙你的吧!” “是!公公!”小内侍明白高力士的意思,是让他去将这个消息传开,让大家知道这风向变了,莫要触了皇帝的霉头。 小内侍跑走了,高力士压下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绪,正要去禁卫军,突然想起了什么,先招手叫来了自己的心腹,命他给杨贵妃传话。 李世民知道,自己突然将杨贵妃三个姐姐和杨国忠抓起来,会引起朝野震动,甚至让朝局都发生不小的变动,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本来像看完了天幕再收拾他们的,既然他们自己上赶着来找死,作为皇帝怎么能不满足他们呢? 【从地图上大家可以看出来,洛阳与长安离得不远,了解唐朝的应该知道,洛阳就是唐朝的第二都城,是一个分流长安功能的城市,也算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中心。这样重要的城镇,在军事上应该也是重点把手,不应该那么容易丢的。洛阳丢了,说明长安岌岌可危,到了这个紧要关头,李隆基是不是应该更加倚重手底下的大将,守好关隘和城池,以免叛军继续推进战线?】 【李隆基的操作是完全相反的,因为丢了洛阳,他就听了太监监军边令诚的谗言,直接把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给杀了。这不比直接给敌人送人头还荒谬?本来此时许多大将和唐军都在外面,想要调兵回来比较困难,手头缺人用的时候,还这样滥杀,让人戴罪立功不是更合理么?这时候的李隆基,脑子像是离家出走了似的,昏招频出。】 【这还没完,洛阳丢了,就要守好潼关啊,这个关隘是能够镇守长安的最后紧要之处了。本来可以用的封常清和高仙芝被杀了,于是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被李隆基一纸诏令叫了来,守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占尽地利,再加上哥舒翰虽带病在身,却是老将,经验丰富,知道手中兵马是凑出来的,并不擅长进攻,所以加固城防,闭关固守,这也算是人和。可偏偏,李隆基觉得这样死守不行,待在长安的他,感觉自己像是困守在笼里的老鼠,一定要哥舒翰杀出去,将安禄山的叛军消灭掉。】 【这里,主播猜测李隆基的心理是这样的:他贵为大唐天子,富有四海,在李林甫和杨国忠当宰相这么多年,就没听过什么逆耳之言,更没有人敢逆着他做事。安禄山的突然起兵,让李隆基恼羞成怒,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自己养着看家护院的狗,平时只会摇尾乞怜,各种舔舐,这时候竟然敢反咬自己一口,不打死他出不了气。所以他要求哥舒翰直接出兵对打,而不是镇守潼关,保障长安的安全。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长安与他都是高高在上的,没人敢亵渎,他的目的就是打安禄山一顿出气,顺便把他头割下来,以震天下宵小。】 【以上是主播个人对李隆基想法的猜测,李隆基到了晚期后,脑子似乎早早下岗了,已经不理性思考了,只听身边人怎么说,只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情绪做事了。所以安禄山打过来时,他脑子里的目的并不是非常务实的军事行动,而是情绪化的,要彰显自己的地位与权威。因此,他让哥舒翰出潼关,哥舒翰按兵不动时,他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挑战。哥舒翰潼关之败,名声虽没有土木堡之变那么大,但主播个人觉得,这两场战役,性质上十分相似。】
第122章 两级反转李隆基(23) 天幕的猜测,让所有帝王没有怎么怀疑,很快就接受了。因为他们略一思索,就发现,天幕说的李隆基的毛病,他们自己身上也有一点。 这不是胡乱的猜测和扣帽子,也不是天幕想要黑李隆基,这是基于人性的揣测。一个人身处高位久了,听顺耳的话听多了,就接受不了不好听的话,接受不了有人和自己对着干。 其中,刘彻和玄烨感觉自己像是被射中了好几箭。 这里天幕说的是李隆基面对安禄山起兵时的心态,何尝不也是他们年事高了以后,面对底下各势力之间争权夺利的感觉?皇位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实际上代表的是他们的权力,他们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与挑衅。 “老年昏庸乱政”,也不是乱扣帽子,而是一种陈述事实。 嬴政抚须沉思,如今他虽一统六国,也处在天幕讲岳飞是所说的壮年,可自己随着岁数的增加,会不会也过于执拗与按照情绪做事?嬴政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天幕也对他的构想,进行了肯定,可他知道,自己是活不到那个年纪的。 自己追求长生之举,是否过于偏执,反而会坏事呢?毕竟所谓彭祖等高寿之人,也只存在于传说中。若追求长寿是逆天之举,下场怕是也不会有多好。 刘彻扶着额头,一点喝酒的心思都没有了。讲朱祁镇和赵构时,他可以畅快大笑大骂,可在李隆基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后,他就笑不出来了,也骂不出来了。 李隆基感情用事,刘彻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情况,年纪越大,似乎越在意别人是否觊觎自己的权力,是否真心臣服于自己,是不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事了。自己不喜欢刘据,一大因素不就是因为他常与自己有不同政见么? 本来刘彻还觉得,自己待太子,可比李隆基待太子要好一些,可想透自己与太子的关系,明白父子之间,责任大多在己身后,刘彻整个人都有些麻了。 赵德昭皱眉问:“这土木堡之变是何朝何代的事?为何我从未在书上读到过。” 赵匡胤轻咳了一声,压低声音道:“你当然无法在书上读到,这事儿发生在很远的以后。” 一边说着,赵匡胤还偷瞟赵德芳,见他正被天幕上那厮杀的场景所吸引,一双眼睛都看不过来,才放心了。 赵德昭一惊,先前看出父皇知道以后的事,没想到他此时会又主动说起来,也忙趁机压低声音问:“父皇……您是如何……” 赵匡胤摆摆手,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这些回头再与你说,莫要让你弟听到。” “是!”赵德昭忙应道。只要父皇愿意告诉他就行。 这时就听到赵德芳嚷嚷道:“不对不对,那铠甲那兵器都不对,而且我看过哥舒翰的画像,他才不长那样,潼关之战时他应该更老!” 赵匡胤伸出大手在小儿子后脑勺上轻拍了一下:“有你看便知足罢!还想事事都一样?” 刚开始赵匡胤也没发现,天幕所展现的兵器服饰铠甲等有问题,可等到他看宋时,就发现错处不少。不过想到后人研究几百几千年的事,都是隔着书纸,靠着挖坟在研究的,有错漏很正常,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忘记祖宗做过的事,还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连当事人都颇受启发,便足矣了。 赵德芳摸了摸被拍痛的后脑勺,道:“我这不是觉得天幕无所不能,才不能接受它犯错么?” 赵匡胤道:“这天底下哪有无所不能之人?天幕也只是后人,是凡人,又不是神仙,能将许多事看透,便已十分了不起了。即便是现在眼下,咱们能将大唐的事都一一复原么?” 赵德芳摇了摇头,想想也是,宋与唐隔了不到一百年,许多事便已经说不清了,更何况是隔了上千年的后人。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1 首页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