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头一句,便将他们心中那点侥幸吓得无影无踪。 “元承元年七月,王酬次子纵马践田,打伤农户,苦主未得赔偿,上衙门状告,被王大人找人压下来,可有此事?” “元承元年九月,当年欠收,朝廷减免税收,杨大人却使人欺上瞒下,以田抵税,令百姓失其田,沦为佃农,可有此事?” “元承元年腊月,雪灾……” “元承二年三月,春耕……” “元承二年六月,干旱……”
第214章 计 一条一条念下去,王、杨二人已然面如土色,身抖如筛糠。 根本不待杜宣缘做出结词,二人便齐齐一跪,高呼“冤枉”,磕头磕得一个赛一个猛,俨然是在讨要救命稻草。 不低头不行。 就杜宣缘所念的内容,换谁来都是死路一条。 刚刚还视死如归的众大臣,此时此刻也是齐齐一默。 原因无他。 这些事,他们也或多或少干了。 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在一哄而上。 天灾人祸一向是最好敛财的机会。 杜宣缘既然能把王、杨二人调查得清清楚楚,自然能查到他们的踪迹。 没有谁能坚信自己没有露马脚。 这时候再出言顶撞杜宣缘,那是嫌自己命长。 虽然一个个摆出死谏的架势。 但真要他们为着大成皇帝的江山,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殉节、殉职,他们可不愿意。 在王、杨二人的喊冤声中,杜宣缘念完最后一条。 ——参与历王谋反之事。 先帝病怏怏,皇子年幼,外兵鞭长莫及,怎么看都是历王的胜算更大,多得是人贪这一份从龙之功。 只是历王死得太快,来不及让这些墙头草一一暴露。 “本王仁善。”杜宣缘阖上奏章,看向底下声音嘶哑的二人,“谋反重罪,不累及尔等家人。除却奏章上提到的那些人,其余人没收财物,遣返原籍,三代内不得入朝为官就是。” 王、杨二人还待继续喊冤。 “嘘——”杜宣缘微笑,“别搅了本王的好心情啊。” 二人浑身一僵。 随后终于认命般叩首。 杜宣缘又将目光投向其他“木桩子”。 明明近百人齐聚,可却透着荒无人烟的死寂。 杜宣缘轻笑一声,道:“这些时日,本王也看清各位的忠奸,更发现,在咱们的朝堂上,有些人对于自己所在岗位的作用就是毫无作用。称病不去半个月,对政务最大的影响就是毫无影响。” 有人汗如雨下。 罢工这种威胁,谁离开了岗位但事情完全不受影响,谁就尴尬。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终于看清杜宣缘握的是哪把刀。 他们想在今日“逼宫”,就是以为杜宣缘想用开科取士替换他们这些不从者,便想要趁春闱还未开始,先下手为强。 却不曾想她早早在暗处把他们调查得一清二楚。 砍向他们要害的刀早已举起。 当他们伸着脖子讨要“公道”时,才感受到架在脖子上那凌厉快刀的寒意*。 “你们想要‘理由’,‘理由’给你们找来了。” 杜宣缘笑眼弯弯。 “怎么都不说话?”杜宣缘又问。 她笑着问:“不是都想见小皇帝吗?” 这时候谁还敢再吱声,那才真是蠢到家了。 杜宣缘收敛笑意。 她懒懒的向后一靠,道:“王、杨二人这些事,谁也在里边分了一杯羹,在座各位都心知肚明,本王就不继续查下去。菜市门口的地面总要冲洗也是麻烦。” 闻言,某些人心稍稍放下。 但她后边的话叫这颗心再次提起。 杜宣缘又笑眯眯地问:“诸位,这么些年,敛得财够不够养老啊?” 言下之意,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不管听不听得懂她的意思、想不想听懂她的意思,都不打紧。 毕竟敬酒不肯喝,后边再是什么可就说不准了。 这些人依旧保持沉默,实则正在内心忖度权衡利弊得失。 杜宣缘却图穷匕见。 “本王,哦不,朕。”杜宣缘道,“打算选个好日子。刘方,你称病多日,该起床看看天象、算算吉时了吧?” 被点名的司天监监正浑身一颤。 他觑了眼同僚的神色。 从这些人的神情里当然瞧不出什么。 他们甚至指望有更多的同僚继续忤逆杜宣缘,好帮他们试试对方的底线在哪里,才能将自己的利益更大化。 刘方暗道:还是性命更重要。 他可不想拿命给别人摸石头过河。 于是刘方趋步上前,朝杜宣缘行大礼,口中言辞凿凿着叩谢雁王的信任。 应下此责,亦是俯首称臣。 见到此情此景,许多本就惜命的官员,心中摇摆的天平已经做出倾斜的选择。 不过总要讲点文人风骨。 是以这些并没有被点名的“文人”不打算如刘方般当即摧眉折腰,还是得回家多思量思量,连夜和交好的同僚们吃吃饭,聊一聊他们的打算。 再不济,那也得想想称臣的奏章要如何写得敬而不媚,恭而不俗。 这场朝会后头两天,只有零散几份向杜宣缘请安示好的奏章。 但朝中几乎无人再称病旷工。 王、杨二人抄家处斩的判决下达后,这样的奏章又多了些。 不待这二人押送刑场,皇城卫又逮捕吏部数名官员。 掌管品职、考课、封授的吏部,确实是最容易捞油水的地方,毕竟从百姓身上搜刮民脂民膏,哪里有从已经搜刮到手的官绅手中拿钱容易? 单是卖官典职,就够大赚一笔。 证据自然不必多言,完善到足够让这些人下狱十八回。 而皇城卫逮捕的第一批人,恰恰是最为坚定的“反雁王党”,曾在官僚私下的聚会中狂言辱骂放任女子当政的杜宣缘,并放言宁死也不会屈从妇人之下。 于是杜宣缘帮他们实现心愿。 曾与这些被捕官员有所往来的人,不知道杜宣缘是如何精准抓住这些刺头的。 不过他们见势不妙,也不知自己会不会是下一批,忙不迭上奏“叩问雁王圣体安康”,除了少许还想观望的究极赌徒,朝中大部分人都做好喜迎新帝的准备。 而与小皇帝深度绑定的成国公府则是门可罗雀。 成国公与他的幕僚成日商量对策。 眼见着手上的筹码就像握不住的细沙——昔日交好的官员们纷纷劝他稍安勿躁,待小皇帝亲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放屁! 他怎么不知道,这伙人十有八九都向雁王上表贺呈! 要不是现在皇位上坐得是他亲外孙,成国公都想跟着“喜迎雁王”。 但是,皇帝外家,拨乱反正的大功臣。 这诱惑实在太大。 就算他抛弃小皇帝向杜宣缘示好,杜宣缘这个怪胎也不见得会给他什么好处。 就在他焦头烂额时。 一名幕僚出主意道:“国公何不佯装示好,请雁王赴宴。” “你的意思是……” “国公私兵虽不多,埋伏在檐下却是绰绰有余。” 成国公面露思索。 幕僚还以为他有所犹豫,滔滔不绝地劝说他放手一搏。 却见皱眉的成国公突然道:“可又该如何使雁王到国公府?” 敢情你是跳过“做不做”的选择,直接开始思索“怎么做”了。 幕僚的专业素养很高。 他立刻调整战术,开始向成国公讲述自己的计策。 只是说了好几条,都被对方否决。 幕僚又冥思苦想一阵,忽然想到一个人,道:“国公何不请雁王许皇帝驾临国公府?” 成国公不解。 “她如何肯?” 把皇帝送到他这个最大支持者手中,无异于放虎归山。 再说了,这办法跟他们想要将杜宣缘骗来的“鸿门宴”有什么关系? 幕僚解释道:“雁王既然想要篡位,陛下便是最大的阻碍。” 成国公敛眉思索片刻,忽然面露愕然。 ——他明白这一计了。 这话的意思是,既然担心单纯示好无法打动杜宣缘,那就向杜宣缘表示他能帮杜宣缘解决掉篡位的绊脚石。 把弑君的罪责推到成国公头上,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这对杜宣缘而言实在再好不过。 只是她必然会怀疑成国公佯装示好,实则想赚取小皇帝。 那么她便很有可能随皇帝一同前往国公府,亲眼见着成国公背上弑君罪名。 如此一来,他们引杜宣缘赴宴的目的便达成了。 若杜宣缘不来,他们也能顺势留下小皇帝,趁着朝堂上对雁王还只是表面迎合,雁王的势力尚未深扎,借小皇帝召唤百官群起,打雁王一个措手不及。 反正已经到这一步,还不如殊死一战。 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成国公在脑海中屡屡排演不同的可能后,顿时兴奋不已,当即上书向雁王表忠心,示意她自己愿意替她除掉最大的阻碍。 。 小皇帝百无聊赖地坐在窗边。 门外忽然传来一阵不紧不慢的脚步声。 他转头看去,只见杜宣缘与女官一同进入御极殿中,女官手中的托盘上摆着一碗黑乎乎的药汤。 不等小皇帝和她走完寒暄的过场。 杜宣缘便挥挥手,令女官上前,并对他道:“这是一碗毒药。” ? 小皇帝瞪大了眼。 演都不演一下吗? 他当机立断,撒腿就跑。 但御极殿的门窗外都有杜宣缘的人把手。 杜宣缘也没有要追他的打算。 她轻飘飘地说:“这是你的亲外公献来的计策。” 小皇帝脚步一顿,回身断然道:“不可能!” “你外公甚至向我表示,他可以代我毒害你,为我扫平阻碍。”杜宣缘继续道,“我不过是看你可怜,不想你死于亲外公之手,提前做这个恶人罢了。” “不可能!”小皇帝梗着脖子喊。
第215章 尾声 小皇帝孤立无援,唯一可以信赖的,便是宫外的母家。 他也只能如此坚信。 杜宣缘挥手令端着药的女官退下:“既然如此,你随我走一趟,瞧瞧你的好外公是不是这样的人。” 她比以往出了奇的好说话。 只可惜小皇帝根本没发现什么异常,他虽然嘴硬,心里却始终打着鼓。 毕竟他生于深宫,根本没见过外公几面。 更别提什么血缘亲厚。 小皇帝很清楚,外公帮他,是因为自己身上皇子龙孙的头衔。 虽然他不清楚外边的局势。 但若是当真无力回天,外公为了保命,拿自己当投名状也不是不可能。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96 首页 上一页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