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定要走?” 念兮应是。 倒不是说非要去金陵,她只是想离开京城一段时间,或许换个地方,换个心情,她也会叫自己高兴一点。 “我不会放手的,温念兮,死也不会。”他艰难道,“如果,如果你出去后遇到其他人,喜欢上其他人,我一定不会手软的。我是说对那个人。你是我的妻,一辈子都不会变。” 他试图强硬,可说出的话软绵绵没有什么力道,不像是威胁,倒像是请求。 念兮听懂了他的请求。 看着那张在月色下依旧丰神俊朗的面庞,慢吞吞道: “那也说不定。”
第228章 时疫 旅途是充实而劳累的。 走出来,比想象中难,也比想象中精彩。 原本半个月的行程,念兮她们走了一个多月还没到。 途遇古刹名山,便会停船靠岸,游览一番。 念兮见识了不到名家石碑字帖。 她本身书法造诣不差。温父曾手把手教她开笔,比起大哥温清珩,念兮的书法其实更胜一筹。不过她后来惯写女子的簪花小楷,倒将旁地搁置。 这一回,拓了不少名帖。 不论念兮行到哪里,每隔两日,她总能收到裴俭的书信。 原本她还不明白,为何裴俭的信能如此准确无误的送到她手上。 过了两天她就发现,原来她们的船后面,一直跟着另一艘大船,是裴俭派来的护卫。 而递到她手里的,有些也算不上书信。 比如他吃到一道好吃的菜肴,为了分享,竟将食谱誊抄下来寄给她。 自从风陵渡口一别,裴俭像是开启了某个开关,分享欲空前旺盛——睡前读的诗,早起饮的茶,甚至是他无意中听来的某个官员的小八卦,都会记录下来,告诉她。 导致念兮明明走了一个多月,人却还像是在京城。 消息异常灵通。 念兮大多数时候是不回的,偶尔兴致来了才会回信。有一次她捡到一片树叶,形状很奇特,据说是只有这一带的树林才有。 于是念兮将树叶夹在书里寄给裴俭。 很快收到裴俭洋洋洒洒七、八页的回信。 前一、两页充分表达他收到树叶的喜悦之情,后三、四页详细介绍了这种树叶的来源,最后的几页则全部用来抒发思念。 念兮耐着性子看到末尾,裴俭居然很有自知之明,表示自己如今年纪大了,特别想与人说话,请她多担待。 念兮读后笑得不行。 她们出发时是九月中旬,等到金陵已是十月底,天气转凉,官道上多了许多衣衫褴褛的难民。 细问之下,原来黄河改道,导致沿岸许多州府都遭了灾。房屋被冲垮,良田被淹没。更要命的是,个别州府还爆发了时疫。 许多人活不下去,这才往南边富庶之地来讨生活。 李氏与念兮原本满心欢愉回到故居,可见到那些难民,尤其是女人和孩子,心中可怜,连喜悦之情都淡了几分。 他们的房子还在,先前已经去信,派人仔细打扫过。 李氏和念兮舟车劳顿,打算先安顿下来,再去拜访故友不迟。 老宅里留着一户仆从看家,李氏梳洗过后,便叫来问话。 诉过离情,念兮问道,“印象中金陵城总是热闹,小孩子满大街跑,卖冰糖葫芦的走街串巷吆喝,怎么今日进城,却这般冷清?” 刘妈妈道,“大小姐有所不知,前一阵城里陆陆续续进来好些流民。城中太太们好心,见他们可怜,便施粥散药,给衣给钱,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谁知难民们收到消息,都往金陵城挤来。” 李氏原还要笑女儿一心念着冰糖葫芦这等吃食,这会儿也听进去了,忙问道: “然后呢?金陵城富饶,便是再多些难民,倒也不算艰难。” “还是夫人心善。” 刘妈妈叹一口气,“多收留几乎难民,的确不是什么大事。不瞒夫人,奴婢还给那些可怜人送过馒头呢。可就在八、九日前,城东李太太家的小儿突然高烧不退,一日夜的功夫人就没了。” “没过两日,城南的一户人家,也是家中小儿高烧不退,可这一回,不光是那小儿,他们全家都惹上病灶,一家八口,都死了。” 李氏“呀”的一声,“这是为何?” 刘妈妈压低了声音,“这两户人家,都收了几个难民做仆从。后来又传来消息,这些难民,本就是从有时疫的地方逃出来的。衙门里压着不叫人知道,奴婢的大哥正在府衙做厨,这才碰巧听说。” “大小姐说街上人少,那是因为咱们也不是傻子,官府瞒着消息,可城里死人的消息却瞒不住。今日又听说好几户人家有人病死了。” “奴婢给您送了几封信,想叫您别来,估计是送到两岔里去了,您没收到。” 李氏与念兮对视一眼。 难怪来时进城,遇到好些放哨的关卡,原来是阻止流民进城。 念兮问,“阿娘的那些故友,如今还在金陵城中吗?” “好些大户人家早几日都收拾着往城外去了。咱们家隔壁的周府,周老爷、周太太也坐马车走了,说是去京里寻周大人。” 念兮这会儿再不迟疑,“阿娘,此地不宜久留,索性咱们的行礼大都还在车上没卸下来,咱们现在就走。” 李氏有些犹豫,“有这么严重吗?” 街市上除了冷清些,与印象中也没什么不同。 念兮从来都是好性儿,不爱与人想争,可如今事关重大,却不是耽搁的时候。书中记载,有城时疫,无治,命关城门,任其中之人自生自灭。 金陵城虽不知此,谁又知道再晚些时候会变成什么,刘妈妈说每日都在死人! 念兮当即站起身吩咐下去,“把拿下来的东西重新装车,一炷香后咱们出发往城外走。” 想起裴俭派来保护她的那些侍卫此时一定在左近,她对杏月道,“将此间情形告知他们,咱们即刻出城。” 路上既有流民,她与母亲一介女流,多些护卫总是好的。 吩咐完后,转身看到刘妈妈眼巴巴瞧着自己,念兮心下了然,“刘妈妈若要同行,也是一炷香的时间,快回去收拾行李。” 李妈妈应了一声,一溜烟跑了。 李氏原本还不很重视,此时见人人都动起来,心中不由一阵惶恐害怕,“念儿。” “阿娘,”念兮回身,倒了杯热茶递到母亲手里。 “我仔细想过,若是等咱们拜访完故友返京,说不得天气早冷透了,连水面也结了冰,船也渡不了呢。” “倒不如早些走,还能早些回去见到阿爹和哥哥嫂嫂,我都想两个侄儿了。” 虽事情紧急,可念兮不想吓到母亲,便只捡些轻松地说。 李氏喝了口热茶,人也缓和不少,“也是,前些日子收到来信,你嫂嫂又有了。你大哥一心想要个女孩,看他这回能不能如愿。” 两人边说话边往外走去。 正如念兮所料,大件的行李还没卸车,很快便收拾妥当。 李妈妈也拖着一家老小赶了过来。 众人重新上车,快马扬鞭往城门方向走去。 谁知进来时还畅通的城门,此时却被士兵围得水泄不通。 根本走不出去。
第229章 念念,我爱你 形势很坏。 裴俭派来的侍卫头领叫林拾,即便拿出丞相令牌,得到的答复依旧是不能出城。 因为难民围城,城外是数之不尽的流民,一旦开城,后果难料。 是以官府下令封锁城门。 念兮他们又往其他几处城门赶,无一例外,想要出城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每一处都城门紧闭。 不得已,一行人又回到老宅。 也不知道这城门会封到几时,消息也递不出去。 念兮当即命人出去大量采买。他们不过客居,老宅中并无多少米粮嚼用,万一封城日久,他们一行人的生活便是问题。 索性念兮准备及时,等到封城的第二日,各大米行价格均翻倍上涨。 然而情形却越来越坏。 每天都有死人的消息。 等到封城的第三日,金陵城已经像是座空城。百姓一户一户地死,大夫也诊不出原因。只要染上高热,没几个时辰,人便没了。 没有人敢出门乱晃,即便是守城的士兵,也接连不断身亡。 林拾等已经住进宅子里,他们带来的人虽不算多,却是精锐中的精锐,想要破城而出,倒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他来请示念兮,是继续等下去,还是离开。 只是城外的情形,或许更加惨烈。 据林拾打探回来的消息,城外难民死得更多,又无人收殓,全都堆在路边。这疫病十分霸道,一旦感染,发病迅猛,几乎等不到救治便会身亡。 李氏已然有了年岁,念兮又是女子,能不能平安穿过病疫凶猛的城外难民堆,才是最大的难题。 且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人感染? 念兮心下犹疑不定。 为稳妥见,决定先观望两日。 这两日,也有人家陆续出城,守城士兵已不再过多阻拦。 可那些人才走出城门半里,便遭到难民抢劫。均是大户人家,带有护院家丁,财帛粮食倒是保住了,只是当天夜里,便陆续有人发热,还没走到渡口,一家子老小便已经没了。 剩下的人家眼见官道上满是难民,也不敢再往前走了,一气奔回城门,然而守城的士兵却不肯再放他们进城。任这些人在外哭嚎,也绝不开启城门。 此时此刻,城里城外,哪里都不是安生的地方。 李氏从前是不信的,如今也每日求神拜佛,保佑他们家这些人健健康康。 封城半个月后,宅子里已经没有新鲜蔬菜,米粮也得算度着吃。 念兮又叫人往外采买了一回,如今的米面已是天价,然而即便肯掏钱,也买不来几担。 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城里的食材便一日日亏空下去。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 千防万防,宅子里一再拿艾叶、苍术、煮醋等方法消毒,李妈妈的小孙子仍旧起了高热。 整座宅子都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谁都知道这个病一旦染上,必死无疑。 念兮如今是这座宅子的主心骨,尽管她心里一样害怕,仍冷静做出判断。老宅很大,她将东南角的一处偏僻院子专门拨给李妈妈一家,平日里的吃喝都在其中。 其余人与他们隔开。 如今城里早已请不到大夫,念兮知道,将李妈妈一家扔到一隅,与叫他们等死也没有分别。 可她没有办法,她还有更多的人要顾。 然而灾祸永远听不到人们心中的祈祷,府里的下人,开始陆续有了病症。 念兮不得不将所有与之接触过的人都隔进东南角的院落。 与此同时,她请林拾在城中另寻一处宅子,叫他们这些尚且未有热症的人搬进去。 也是直到此刻,她才明白,为何裴俭每日会那般忙碌。 景国这么大,他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关乎百姓性命的大事。耽误一刻,或许便会葬送无数性命。 生命好脆弱,一点变故都会成为永别。 林拾找了几日,终于寻到一处僻静,周围人烟稀少的宅子。 正当他们准备搬过去时,李氏发热了。 她不肯再踏出房门半步,用棉布捂着嘴,隔着房门瓮声瓮气对念兮道,“娘没事,你们先搬过去,等娘不发热了,便跟过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9 首页 上一页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