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娴命人扶他下去休息,扒拉着锅底看用了哪些药。 “苍术、茯苓、藿香……” 老院判的大徒弟陈迹和小徒弟陈辰很快认出了这些,“都算对症,是治疗霍乱的常用药。” 几人商量着调整了药方,孟娴吩咐人将发热患者单独分到一处,针刺指尖适度放血。 而后几人分开去马车上取药,借着马车的遮掩,九冥转魂鼎摇身变成一口巨大的黑锅。 “……!!” 陈迹捧着药材回头,震惊的看着这口比车厢还宽了几分的大锅,艰难地问道:“这锅……是怎么放进去的。” 孟娴些微尴尬,轻咳了一声,避而不答:“人多,所以备的大些。” 陈辰取药回来也是一脸懵:“这是从京城背来的吗?!” “……算是吧。” 孟娴拖着大锅,催促:“快些熬药吧。” 巨大的黑锅足足用了五个成年人才托起来,架在空地现搭的炉灶上,九冥转魂鼎有灵智,会自行看顾火候,还能悄无声息的将转魂汤混合进去。因着分量不多,颜色也不会十分明显。 孟娴随便找了张大木板盖上去做做样子,几人搬着板凳守在锅边。 陈辰年纪小,总忍不住好奇,踩着凳子去扒着锅边看,惊奇道:“这是什么神仙药锅,看着其貌不扬,熬药这么快!” 九冥转魂鼎·锅不开心的抖了下身子,说谁其貌不扬呢! 陈迹吓了一跳,赶紧拉师弟下来,“别碰翻了!” 陈辰神情恍惚,总觉得那一瞬的晃动不是自己去碰锅,而是锅来撞他。 寻常熬药怎么也要小半个时辰,孟娴的锅则不同,寻常药材片刻便能熬煮好。为了不显得太过奇异,孟娴等了一刻钟才叫人揭开盖子。 闻着浓郁的药香,几位太医俱是神色恍惚,一副怀疑人生的样子。 陈辰甚至自己尝了一口,而后呆楞的捧着药碗喃喃:“原来铁锅才是熬药的神器……” 孟娴实在不好解释,硬着头皮没敢去看他们,一碗碗的盛药递给身后的人。 还能动的病患纷纷出来领药,三三两两帮扶着,带药回去给不能起身的同伴。 这片病区足有上万人,即便是这样的大锅,一锅也是远远不够的,还有附近轻症病区也陆续派人来领药。他们足足从傍晚熬到天彻底黑透才停止。 从前因药材和人手不足而无法兼顾,如今每个人都领到了药。 这些百姓们珍惜的捧着药碗,一滴都不敢浪费,仿佛那是什么喝下去就能立即痊愈的灵丹妙药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名为希望的光。 第二日起便陆续有人康复,俱是平生积善之人,转魂汤的效用对他们格外明显。他们并未离开,而是帮着众人洒扫祛邪,送药煮饭。 九日之后,病患尽数痊愈,上万人的疫区,仅有几十人病亡,简直如同神迹一般。 太医们感慨的看着居功至伟的大锅,康复的百姓们也围着这带给了他们希望的药锅和愿意以身涉险为他们送来希望的众人。 他们知道,这些人有本地县府的官差,有出身京城的大人,有宫里的太医,甚至还有一位公主,当今皇上的姐姐。 这些原本无病无灾,甚至相隔数千里,身处繁华富贵堆里的人,愿意来到这里为黎民俯首,为百姓熬药汤。 没有人引导,万民自发跪拜叩首,大声道谢。 那喊声并不整齐,有的喊“谢公主殿下”,有的喊“谢大人们”,竟还有人喊“谢神锅”。 孟娴不禁失笑,在这一刻深刻地为魂灵向生的力量所动容,忽然对生死轮回有了更深的理解。 凡生者终有一死,在劫难逃。 但正是因为死亡的无可避免,人们才会格外珍惜生时的一切,在一个个短暂渺小的人生中创造出厚重的历史,创造出无尽繁华的三千界。 或许,冥界从来就不是天地所生,而是从亿万魂灵的渴望里,从死亡中诞生出的,往生之所。 身躯陡然一轻,孟娴一瞬间仿佛抽离出了这方小天地,神识回到无比熟悉的冥界,四方天地尽在眼前,万事万物不探自知。 冥河之畔,摇曳的白色光点在彼岸花海里翩跹舞蹈,那是属于她的信仰之力。 崔折澜在城中等到第十日时,忽闻的街上敲锣打鼓,一片欢腾。 下人来报说疫病已除,全部的人都已下山了。 手下陡然一滞,一块墨点晕在正书写的公文上。 他急切地放下手头的一切,出府去迎那个叫他日夜难安,牵神挂念的人。 孟娴等人也刚好回府,一道身影疾步而来,她甫一下车便被人揽住,握着手上下打量。 “我没事,大家都没事的。” 孟娴也在打量他,崔折澜几日的功夫憔悴了不少。大红的官袍衬着他面色愈发苍白,线条瘦削凌厉,眸色深沉,眼底情意翻涌。 “哇哦~” 陈辰滴溜着两只大眼睛想要起哄,被陈迹一把捂住嘴。 “大人,我们先去看望老师了。” 崔折澜回过神,压抑住心绪。 对归来的医者、侍卫们一一慰问,许诺会将功劳事迹写进奏章呈给皇帝,众人便各自去休息了。
第26章 馊主意 先前那片锣鼓声也找见了源头, 居功至伟的大锅被热情的百姓们一路奏乐抬了回来,妥善的放进了知府衙门后院。 崔折澜看着那巨大的黑色铁锅,光泽黝黑的锅身上还系着大红的绸布,在正中挽了朵花。 一张红色洒金的纸上书着“药神锅”三字, 端端正正贴在锅上。 崔折澜难得有些愣神, 他很确定从未见过这东西。 孟娴扯了扯他, 眨眼暗示: “多亏了从京城带来的这口大药锅,不然还没办法治这么多人呢。” “……嗯,正是。”崔折澜神色莫名, 用奇异的眼神看着她,点头应下。 热闹散去, 孟娴终于得以休憩, 这几日消耗巨大, 她如今的凡人之身也甚是疲惫。 一觉睡到天黑, 孟娴被咚咚声唤醒。九冥转魂鼎已恢复了巴掌大的小鼎模样,摸黑偷偷跑了回来。 不但鼎回来了,还带着那朵绸缎的大红花,美滋滋的在地板上蹦来跳去。 “……”孟娴被小伙伴的造型惊到,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那红花实在太大, 满登登的填在鼎身里,长长的绸带垂在地上。 孟娴看得伤眼, 九冥转魂鼎也觉得不甚相配, 停下发动灵力将其缩小,又如腰带一般围在了自己身上。 连转了几圈自我欣赏后,它期待的停在孟娴面前。 “……很不错。”孟娴违心夸赞:“衬你的脸……成色。” 鼎足羞涩地扭了扭, 满意的安静了下来。 孟娴装起九冥转魂鼎,出去找崔折澜。他们如今都住在知府衙门里, 崔折澜和王君延正在书房议事。 孟娴敲敲门走了进去,王君延本欲行礼,却看崔折澜起身迎她,还扯了张软垫扶她坐下。 王君延看得愣了,啧啧出声,调侃道:“崔兄可是要降职了?” 大召规定,驸马为官至多四品。 崔折澜一声冷哼,回敬:“那也是我有得降,你怕是连降的余地都没有。” 王君延哽住,讪讪的别开眼。 孟娴看得直乐,心道这两人关系还挺好。 而后又说起赈灾之事。 二人施行以工代赈,修整田地房屋、抢种晚稻,加固堤坝、整修水利,几日来都已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 户部多少还是派了些赈灾银款的,本就是重建自己的家园,又有钱粮可领,百姓积极性很高。 “如今唯有两个问题难解,我与崔大人正在商议。” 王君延直发愁,“一是水灾之时牲畜死了很多,缺少畜力耕种效率很低。二是奸商囤粮抬价,官府的存粮快不够了。” 水灾之后,当季稻米歉收,很多百姓家中都没有余粮,以工代赈,粮食是万万不能缺的。粮行的价格百姓们也都知晓,领银子根本买不到多少米。 孟娴奇道:“这些商人连官府买粮也要抬高价吗?” 常言道民不与官斗,更何况商人在大召属于下九流,课收重税,衣食住行都受政策限制颇多。 “殿下有所不知,江南商务繁荣,大商人之间相互联合组成商会,势力极大。” 王君延苦着脸,无奈道:“他们操纵行情、哄抬物价无所不用其极,但官府做事终究要讲律法,总不能强买强卖。” “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吗?”孟娴皱眉。 王君延抿着唇看了眼崔折澜,迟疑道:“倒也有……” 顶着崔折澜可怕的目光,王君延缓缓说出先前他们讨论的方法。 王君延计划让孟娴出面,以公主府的名义给出大批量购粮的单子。 这个购粮的量,既要远超中小粮行能够给出的数量,又要低于大型粮行的存粮量。并且这个单子不是仅此一次,而是年年如此,长期合作。 如此巨大的单子没有人会不心动,更何况还能借此蹭上公主府的大船,即便是单单借个名头,往后在同行中也会更有分量。 中小粮行为了弥补数量劣势,定会整合资源,不惜联合起来给出低于大粮行的价格。 而那些大粮行,一方面要对抗同体量的粮行,另一方面也要与联合起来的小型粮行竞争,价格方面的压力只会更大。 如此,质优价廉的底线便能被轻易的探出来。 商会集体哄抬物价,归根结底不是所谓的团结,熙熙攘攘皆是为了利益,一旦互相之间成为对手,巨大的利益面前撕下脸皮只是迟早的事。 孟娴仔细想了想,这个方法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看并无太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颇具智慧。 只是…… “我们要如何吃下这么大的单子,还要年年如此?”孟娴疑惑。 “这个……”王君延讪笑着拢拢手:“自然只是些托辞。” 崔折澜一声冷笑,直言戳破:“他要扯公主府的名头骗人,借口下定和分批运粮,拿到第一批就收手,粮商又不敢上京寻你麻烦,他继续做他的知府,你背着骂名回京。” “……” 孟娴一阵无语,没想到这王君延眉清目秀的,一脸文弱书生样,还能想出这种坑人的法子。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5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