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盛赞他心胸宽广,从此更加信任他。 最妙的是,陈昌言上疏弹劾了她。 这说明她与陈昌言已经交恶,相当于与“小东林”复社,以及整个东林党有了龃龉。 温党式微,东林党又不待见她——这不就是崇祯梦寐以求的孤臣? 在大同,她能揭露十万两白银的大案;在京城,她也能成为抗衡东林党的棋子。 于是崇祯立刻把她召回,从外差变成内差。 从此,她便要做常自裕的同僚了。 十三道监察御史的主要职责是“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具体地说,有内差、外差之分。 内差包括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考试,巡视光禄寺费用开支,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轮值登闻鼓后由六科负责)等; 外差包括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视盐政、茶政、马政,巡视漕运,巡视边关、钞关,督运粮饷,监临印马、屯田等,遇有征讨用兵之事,则监军纪功。 所有这些差事又根据事情的繁简重轻分为大差、中差、小差三等: 大差包括南北两直隶提学御史,两直隶及各省巡按御史,巡视京营御史; 中差包括辽东、宣大、甘肃三处巡按御史,以及清军、印马、屯田、巡盐、巡仓、巡关、督运、巡茶御史等,若印马、屯田并作一差,则三年任满可算一大差; 小差包括巡视光禄(后改为中差),巡视皇城四门及马房,巡视十库,巡视五城及卢沟桥御史等。 140名监察御史,加上65名六科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科道官定员共有205人。 永乐以后,对御史和给事中的人选要求越来越严格。 一般来说,年龄要在50岁以下,过于年轻者缺乏办事经验,年龄过大则没有朝气。 特别是给事中,还要求体貌雄伟、声音洪亮,以壮观朝班,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器识远大、学问广博、文章优赡。 英宗也曾经公开向吏部官表示: “给事中以封驳纠劾为职,不徒侍从而己。故居是职,非得行检庄饬、才识优长、仪貌丰伟、语言端正者,其曷克称?” 在任职资格上,永乐时定,凡吏员出身者,不得为科道官;宣德时定,新科进士不得直接授科道官; 成化时定进士必须历任三年以上、弘治时定举人出身的教官必须历任六年以上且才行出众才能出任科道官。 这样一来,科道官几乎均由政绩卓著的知县、推官、主事等官以及散馆后未留翰林院的庶吉士充任,这是一支年纪适中、素质较高、有朝气、有进取心的言官队伍。 可以说,无论是在京还是在外,无论是行政、军政还是财政、学政,无论是文官、武官还是宦官、贵戚,包括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在内,都在科道的监督之下。 但科与道在行使监察权时,也有职责上的分工。 一般来说,六科给事中的职责侧重于对六部百司衙门的行政监督,以提高各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 十三道监察御史的职责侧重于对各级官吏的法纪监察,以整肃纲纪、澄清吏治。 骆养性是聪明人,为了更大的利益,他无私地把自己的刀送给了崇祯。
第185章 书生 阳和卫离京城只有三百里。 初春的长城内外,积雪未消,黄沙漫漫,料峭的风刮过许凝的脸。 她抚摸着冰冷的大炮,忧心惆怅。 这是她陪着卢象昇最后一次巡关。 日出了,辉煌的红日涌出地平线,照耀着积雪之下的莽苍山河。 她心潮澎湃,回头看着卢象昇,“有一首诗,我一直很喜欢。” 他上前牵住她的手,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凛凛的光芒,金鳞浮动,红袍漫卷。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 这是大明江山,属于中国的,最后的江山。 长城之外的西面,是巍峨无边际的群山。 长城之内,是蜿蜒曲折的冰河,黑水河浩荡奔流。 这条河,从山西发源,历经山西、内蒙古、河北、京城和一路东流奔腾,最终和泥沙俱下的黄河一道,百川灌海,注入浩瀚的渤海。 我们终将为了这壮丽无垠的山原,主动地献出身躯,毫无怨言。 史家不会记录这边境上平凡的一天。 但她……矢志不忘。 她的人生,已经剩不了多少时间。 但人生的长度,只有时间这一种刻度吗? 邵夫子说:在中华传统语境中,孔子乃至原儒是有天地气象的,气象这个词太贴切了。 逝者如斯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你看他说的是一物,却都带着饱满的生命张力。 气象,是人格魅力,是生命情感,是精神境界,是以这些融进理性思想话语。因而能感染人、涵养人、塑造人。 逝去的生命通过语言文字就能激发活人的共振与纠缠。这事需从意识本体层面的发生机制去看。 其较纯理性完整的谐同的调动了全部意识机能。 心物交融,情理交融,古今交融,何以惊天地泣鬼神在此。 中国哲学的真实价值远不在道德伦理,规范说教,更不是禁锢枷锁,连生命境界都要越过。 以如此之象见如此之性,知其竟可以如此之神,何其神性,超越一切神祇,人身蕴神,人自有神。 在赞天地之华育之时,如何能不承接这生命的馈赠呢? 孔子、庄子、老子、孟子的思想充满了艺术感。 西方的伟人也有自己的气象,也很崇高伟大,但不是中国人的这般气象。 不是的。 只有在中华的语境中,才会出现孔夫子他们这样的人。 而且,他们这样的人,只有在这里,才会被当作圣人。 “全人类走的路,都要算作是我走的路之一。全人类的历史,也是我的历史。” 很久之前的二十一世纪,许倬云这么说的时候,她陷入了不可名状的巨大的恐慌。 因为知识和情感这么无边无际,有生之年,哪怕终于有所得, 也不过是浪头沙屋。 因为有绵延不断的历史文明,中国人有极为特殊的千年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这对于个人的启示可能是:对事物不要妄下断言,还远远不到评价的时候。 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未来”难以预测,但“过去”却借由历史解读,可以近乎于无限地扩张和深化。 人大多都是“向前”活的,但历史学得好的话,就能“向后”活得越久。 从此处出发,理解了历史,个人生命再短暂,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长生。 一篇读罢头飞雪。 五天之后到了京城,卢象昇把弟弟象观送到了杨嗣昌府中。杨嗣昌考察了象观的才学之后大为惊讶,爽快地认下了这个门生。 卢象昇走后,许凝立刻去找了骆养性。 茶楼里没有多少人,空气中氤氲着微涩发苦的茶香。 她沉声问: “你不怕皇上卸磨杀驴? 厂卫入阁之事如此惊世骇俗,他如果顶不住朝臣的压力,不让你入阁,你的苦心不就白费了?” 他笑,“你很天真。” “权谋的精髓,在于成势。” “你懂权谋,但并不精通。” “你积了两个月的势从晋商手里为你的夫君挣来了五万两,但还是操之过急。” “这个计谋唯一的缺点就是——贪快。” “势还没有成熟,所以你被陈昌言记恨。如果你能等上两年,遑论陈昌言,连我也抓不住你的把柄。” “锦衣卫有十五万人,能入最好,入不了其实无妨。” “关键的是,要赢得圣上的心。 我是他扫清党羽的长剑,你是他捅进东林党的短刃。” “他不会想到,刀暗地里被剑抓住了把柄。” 她想:这个世界上,想耍猴的,总是会被猴耍。 史学家周一良曾经说,“经历了文化革命,对魏晋南北朝史上的很多事情容易理解了”。这“很多事情”应该是指政治史上的事情。 他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有一较长条目:“曹氏司马氏之斗争”。 每次看到这条,她总感到其中蕴涵着由他的亲身经历而生出的许多感慨。 其实不仅周先生是如此,就连田余庆先生恐怕也是如此。看田先生30多岁写的文章,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极有才华的年轻学者。 但如果不经历“文化大革命”,不亲眼见一见政治的复杂、残酷,他也未见得就能把东晋政治史写得那样出神入化。 总之,历史学家并不因为研究历史就一定具备特别的洞察力。 当现实而不是魏晋南北朝史给了他教育,他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幼稚,所以才写下了那句掺着血泪的话:“毕竟是书生”。 书生,这正是幼稚的另一种说法。 书生,不懂得人家的政治。 多少人都没有看懂这句话,以为他在粉饰自己,以为他在推卸责任。
第186章 周一良的故事 在恩师陈寅恪考虑南下之际,周一良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他在回忆录中说:“1948年秋冬之际,局面颇为紧张时,我写信给父亲征求意见。这时大约已有地下党和他打了招呼,所以他主张我不要考虑离开,并汇给我一笔应变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一良和选择留下来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感到欢天喜地,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时代。 1950年秋末,他参加了“西南土改团”,去了四川,在眉山县太和乡搞“土改”工作,直到1951年春间。 “西南土改团”成员主要为北京大专院校的中青年教师,总团长为陈垣。 1951年春,周一良听周总理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报告,开始参加思想改造运动。 周总理指出,知识分子除去过几道关(如家庭等),要通过本门业务的学习来改造立场和观点。 知识分子改造进入高潮时,出身大家的他陷入深深的悔恨:“我决心改造自己,力求进步。” “经过学习、讨论、检查,终于树立起服从需要、任何地方任何工作都是干革命的思想。” 陈寅恪的弟子周一良投身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渐渐适应了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研究历史。 人在广州的陈寅恪自然看不惯为文套用马列八股者,1951年有讽刺诗:八股文章试帖诗,宗朱颂圣有成规,白头宫女笑哈哈,眉样文章又入时。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7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