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看不到。 张老山对那婆婆说:“婆婆,我走啦。” “您---不是说休息片刻吗?” “休息好了。”张老山眯着眼,心中默念:木桩村,木桩村,木桩村。 天旋地转。 下一刻,他便到了木桩村的村头。 张老山紧握拳头,大声骂道:“王八蛋老天爷,我刚刚就该跟你拼命!”
第64章 你是我舅舅 ◎夏若初认亲。◎ 金峰城。 乱世里, 难得一处老百姓日子还算不错的城池。 福兮祸所依,这世上事,没有一成不变的, 多是来回变换的,所以就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想当初大行王朝的年间,金峰城算得上整个大行王朝最不太平的地儿。金峰城之所以叫金峰城,只因其背靠一座绵延数百里的大山, 名叫金峰。 金峰上多是黏土, 这种土黢黄, 长不了庄稼, 长不了树, 甚至连草也长不了。但它却是盖房子的好材料,黏土和上水,制成土块,在太阳下暴晒一个月,就变成了坚固无比的砖块, 用它盖房子颇为奢侈,一般都用作官家搭建城墙。 金峰太大,山头山腰,盘踞着几十股盗匪。 当年的大行王朝国力鼎盛, 整个国家实则没多少土匪强盗,但金峰就好像是一个很意外的例外。 细想之下, 也能理解。 一则金峰大, 能容下那么多土匪流寇;二则金峰城比较偏僻,距离大行王朝的都城更是遥远无比, 端的是天高皇帝远;三则金峰上既然盛产黏土, 那些个土匪流寇就拿这些黏土搭建碉堡, 再加上金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这样一来,金峰土匪的名气渐渐在江湖上响亮了起来。长此以往,那些个没落脚之地的盗匪、犯了案四处流亡的亡命之徒,活不下去了,想当土匪了,首选金峰。 于是,金峰上的土匪就越来越多,屡剿不灭。 这些个土匪在金峰上分门分派,有几股是专门干那走私黏土勾当的;有几股是杀人越货的亡命徒;有几股是昔日大行王朝的贪官污吏,事迹败露后带着家眷私兵上了金峰,圈块地,不当官了,当起了山大王;甚至还有几股,号称是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江湖好汉。 这些个匪徒平日里相互间井水不犯河水,但一旦官兵来剿匪,他们却表现得异常团结,互相之间通着消息。小兵便打,大兵便藏。大行王朝拿他们也很是头疼。 其实出现这种局面,最关键的是,这些个土匪中,那几股昔日的贪官污吏。 这帮人总是能在剿匪前,事先得到消息,然后通知各股匪盗早加防范。 为何? 很简单!他们要是被抓回去一审,那便会有更多的贪官污吏被供出来。所以那些个官场里跟他们勾连着的,就会想方设法给他们通风报信。 但金峰上的土匪,不管是哪门哪派,上了金峰,便要守着整个金峰上的规矩。比如抢劫绑架可以,但杀人就比较忌讳。更不可出现一伙人下山屠村屠镇这种事儿,一旦哪一伙土匪有这种迹象,其他派别的土匪便会群起而攻,先从内部把你端了再说。 这又是为何? 也很简单!大家都要活命! 真做出什么人神共愤的事儿,把大行王朝惹急了,派十几万重兵把整个金峰一围,断水断粮,谁也别想活。 金峰山的土匪,也不是靠杀人放火活着的,大多干的都是走私抢劫,收那些个过路镖局的过路费。 长此以往,金峰上的土匪保持一种克制,不闹出什么大事。大行王朝则觉得金峰偏远,派重兵去镇压太不划算,保持着一种平衡。 可是大行王朝朗朗乾坤,土匪总要有人管吧? 谁来管?自然是靠得最近的金峰城城主。 金峰城城主姓周,叫周德贵,是土生土长的金峰城人。 在大行王朝所有的城主县令里,周德贵不是靠科举,也不是靠战场立功当上的城主,比较少见。 他是一步一步从村长做到保长,再做到镇长,最后做到城主的。 究其原因,也是金峰土匪的缘故。 金峰的土匪流寇既然镇压代价太大,那就需要金峰城城主长期与他们作斗争,这是个长远活计。 若是弄一个科举出身的读书人来管,管个几年调走了,再换个人,很不妥当。 所以周德贵这么个本地人,便钻了空子做了城主。 除此以外,大行王朝还给金峰城两项特殊的权利:黏土开采和招募私兵。 这两项是大行官场的智慧! 你金峰上不是有黏土吗?黏土不是值钱吗?好,我给你金峰城开采那些黏土的权利,你开采出来的黏土,自己卖,所得不交税,全归你金峰城所有。 这样一来,金峰城便有了剿匪的动力! 金峰被土匪霸占,周德贵要想赚钱,就要占据更多金峰的地盘,就要把那些土匪打跑! 但是土匪也不是好惹的,所以大行王朝允许金峰城城主招募一万以内的私兵。 周德贵是个聪明人,一获得这两项特权,立刻就想到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把戏。 有更多的兵就能打下更多的金峰,就有更多的黏土,就有更多的钱,就有更多的兵。 于是,金峰城的私兵便在黏土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私兵很快就到了一万,周德贵占了三分之一的金峰,与那几十股盗匪形成了一种平衡。 周德贵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严格守着大行王朝的规矩,私兵数量克制在一万,死了一个才会新招一个,绝不增多。这样皇帝和朝里的大官们对他也放心,他守这金峰城,一守就是十几年。 兵保持在一万,钱却越来越多。虽处于偏远贫寒之地,周德贵的日子却越来越好。 原本他老了,思量着怎么跟王朝开口,让自己儿子继承自己的城主之位,就在那时,大行王朝突然垮台了。 大行王朝一垮台,几乎所有城池都发生着同样的事儿:土匪进城,烧杀抢掠。城主逃跑,民不聊生。 但金峰城是一个例外! 周德贵有钱有兵,他不怕! 很快,得到风声的周德贵就把私兵数量扩到了三万!金峰山的土匪眼见大行王朝垮了台,就下来打金峰城。结果被周德贵砸钱砸兵,轰了回去! 那些个城主县令为啥会跑,城为啥会破? 很简单!那些城池的城主县令没兵,遇到事,都是大行王朝官方派兵增援,他们说到底就是断断案,收收税的官。有那么几个衙役,几个捕快而已。 但周德贵不一样,一万人马不是摆设,而且常年招兵,知道怎么招,有现成的渠道,所以能迅速将一万人马扩到三万! 经过两年打磨,如今的金峰城更是固若金汤,周德贵更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 以往这里的百姓,因为常年受土匪之苦,经常被打劫绑架,过得很不好。而如今却比别的城的百姓日子好上十分百分。 所以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圣人诚不欺我。 以上,便是行走在金峰城街头的夏若初,发出的由衷感叹。 夏若初所站之地的街对面,是一个馒头摊。 一对老两口支棱着摊子,摊子上放着笼屉,里面是一个个白团团的馒头。 馒头摊生意很好,时不时来一两个路人买两个馒头。在这乱世,大量百姓有钱去买白面馒头,而不是选择更加便宜的窝头、黑薯,或者像绝大多数百姓那样饿着肚子不吃早饭。侧面也说明了金峰城百姓确实过得不错。 这里的百姓使用的依旧是当年大行王朝发行的铜板,看来这周德贵是真心对待金峰城的。 夏若初当然明白,包括云土国在内,那些个大力发行各式各样纸钞的城池不过是涸泽而渔,愿意使用铜板的城池才是准备长久真心待民的。 周德贵没有那个本事铸造新的铜板,于是就沿用了大行王朝的货币,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办法。 对面的老两口当然是童老七和他的老伴,夏若初这是专程来看他们一家的。 不同于别的角色,在剧情安排上,夏若初给予了童老七一家最大的善意。不管是童老七本人,还是他儿子童梦泽,以至于后来的顾茹,夏若初不仅给予他们乱世中难得的避风港,更是后来记得让老李捎了一百两银子给他们。 这是乱世中让人不可思议的美好,夏若初尤为珍惜。 之所以在街对面踟蹰了半天,是因为他在想用什么身份。 想了半天,夏若初决定用亲戚的身份。 像林秀才和张老山这种有梦想有抱负的人,知己或许更加亲切。可是像童老七这种安贫乐道的一家,明显亲戚身份要更加亲密。 夏若初开始回忆童老七的身世,记得自己给他安排的是童家的独子,但是有几个姐姐远嫁了。 一念至此,夏若初计上心来。 走到馒头摊前,他先要了两个馒头。 童老七抬眼看他,打开笼屉,摸了一个又一个,最后不好意思地道:“公子来得晚了,都是凉的了。” “不碍事,给我两个就好。”夏若初说。 童老七老伴递给他两个,道:“就收您一文吧,本该两文的。” 夏若初给了钱,有些惊讶:在这么个世道,居然能保持这种善意,难能可贵。 但似乎也是自己给他们最好安排的结果,他们一家如今衣食无忧,过得幸福无比,自然保持人性的善要更简单些。 仓禀实而知礼节,圣人说得对。 夏若初当着他们的面吃起了馒头,外面虽然凉了有些干涩,里面依旧软糯,童老七的家传手艺不是说着玩的。 “请问,您可知道,这城里有一家姓童,家主叫做童老七?”夏若初啃着馒头,明知故问。 童老七一愣,他老伴则是吓得一个激灵。 看来这乱世,把所有人都变得噤若寒蝉了。 “你找他做什么?”童老七反问。 “我是他外甥。”夏若初道,“特来投亲探望。” 这一下童老七则愣了好大一会儿,瞪着眼睛看着夏若初:“你---你----我就是童老七!” “真的?”夏若初故作惊讶,“你是否有个姐姐,排行老三,唤作童秀儿,二十二那年嫁到云霞城,嫁给了一个姓夏的商人?” 这便是夏若初作为老天爷的本事:言出法随。 只要他以前没写过的情节,如今他随口去编,也会变成事实。 童老七昏花的老眼里顿时噙着泪,颤巍巍地道:“对,对极了!你是我姐姐的----” “舅舅,您是我舅舅啊!”夏若初的演技实在是,浮夸得不像话。
第65章 相濡以沫 ◎夏若初连续吃瘪。◎ 童老七一家在金峰城的西城有一个院子。 中午时分, 夏若初跟着“舅舅舅妈”来到了家里。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3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